[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相变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37121.1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0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翁荣金;刘爱莲;张体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莎针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05 | 分类号: | D06M15/05;D06M11/74;D01F2/08;D01F6/62;D01D5/06;D02G3/40;D06M101/06;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11616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青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温纤维层 石墨烯膜层 相变纤维 粘胶层 涤纶纤维层 相变材料 触媒层 负离子 智能 制备 分解有害气体 包裹设置 调温纤维 净化环境 净化效果 时间维持 外壁包裹 纤维技术 通气孔 调温 抗菌 内壁 外壁 消臭 粘接 外部 | ||
本发明涉及纤维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智能相变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智能相变纤维包括粘胶层、调温纤维层、石墨烯膜层、涤纶纤维层和相变材料,粘胶层包裹设置在调温纤维层的外部,且粘胶层的外表面与石墨烯膜层相互粘接,涤纶纤维层的外壁通过相变材料与调温纤维层的内壁,石墨烯膜层的外壁包裹有负离子触媒层,且负离子触媒层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该智能相变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减少调温纤维的损耗,从而调温效力得以长时间维持,同时能够分解有害气体,并起到抗菌、消臭的目的,达到净化环境的作用,净化效果持久有效,便于人们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相变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市场上常见的保暖材料主要有棉花、羊毛、羽绒等等,它们的保暖原理都是使其产生较大的空隙,使得暖空气尽量多的保留在空隙中,以此来防止或隔绝热量的流失。
目前,调温纤维所织成的织物,在日常使用和洗涤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具有调温功能的介质流失,使调温功效降低甚至消失,耐洗性能差等问题。在发展上受到很大的限制,且空气中的细菌容易通过纤维进入至内部,从而影响人们的使用。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相变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具备能够减少调温纤维的损耗,从而调温效力得以长时间维持,同时能够分解有害气体,并起到抗菌、消臭的目的,达到净化环境的作用,净化效果持久有效,便于人们使用的优点,解决了调温纤维所织成的织物,在日常使用和洗涤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具有调温功能的介质流失,使调温功效降低甚至消失,耐洗性能差等问题。在发展上受到很大的限制,且空气中的细菌容易通过纤维进入至内部,从而影响人们的使用。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相变纤维,包括粘胶层、调温纤维层、石墨烯膜层、涤纶纤维层和相变材料,所述粘胶层包裹设置在调温纤维层的外部,且粘胶层的外表面与石墨烯膜层相互粘接,所述涤纶纤维层的外壁通过相变材料与调温纤维层的内壁,所述石墨烯膜层的外壁包裹有负离子触媒层,且负离子触媒层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
优选的,所述负离子触媒层的外壁包裹有保护层,且保护层采用竹炭纤维和纳米银颗粒制成,所述纳米银颗粒的粒径为1-10nm。
优选的,所述涤纶纤维层的内壁包裹有亲肤层,且亲肤层采用芦荟纤维和牛奶纤维交织而成。
一种智能相变纤维的其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取石蜡材料和吐温按质量比为1:3混合溶于去离子水中,反应2.5h,直至石蜡彻底乳化,反应后体系温度降低至60℃,得到水包油石蜡乳液,并向水包油石蜡乳液加入纤维粘胶液,并进行混合搅拌,再通过将混合液经喷丝压入至浴纺丝成型,并经过湿热拉伸、精炼处理和烘干处理,制得对温度变化具有缓冲作用的调温纤维;
步骤2:将粘胶液涂抹至调温纤维的外表面,并将石墨烯涂抹至粘胶液上,使其与调温纤维之间粘接在一起,同时将负离子涂抹至石墨烯的外表面,在经过烘干机进行烘干,制得中间产物;
步骤3: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置于筛料中用风机烘燥6-8小时,将烘燥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放入料斗中经过螺杆熔融高温挤压,将挤压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通过纺丝机进行超细纺丝,制备完成涤纶纤维,将制得完成的涤纶纤维涂抹加热后的相片材料,并与调温纤维的内壁粘接,粘接完成后,将其放置与粘胶纺丝液中进行多次的浸泡,浸泡完成后通过烘干机进行烘干,从而制得最终产物。
优选的,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挤压温度为130-180℃,所述涤纶纤维的直径为300-600nm。
优选的,所述多次浸泡的次数为三次,且时间为10-30s,温度为30-50℃。
优选的,所述水包油石蜡乳液的PH值为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莎针织有限公司,未经浪莎针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71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