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萎缩芽孢杆菌E20303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35050.1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04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沈硕;李玮;王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2;A01P1/00;C12R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王学芝 |
地址: | 810016 青***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萎缩 芽孢 杆菌 e20303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萎缩芽孢杆菌E20303及其应用,所述的萎缩芽孢杆菌E20303已于2019年6月17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695。该菌株可有效抑制马铃薯干腐病和马铃薯Y病毒病,是一种中度嗜盐菌,其从青海察尔汗盐湖湖水中分离纯化得到,为防治马铃薯干腐病和马铃薯Y病毒病提供了新的途径,可有效改善病原物因选择性抗性而不能达到防治作用,应用前景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萎缩芽孢杆菌E20303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马铃薯是一年生栽培的草本茎块作物,有众多别称,原产地美洲。在我国是除玉米、小麦和水稻之外的又一主粮,可以同时作为粮食和蔬菜食用。200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显示,全球范围内马铃薯总栽培面积约为1900万公顷,仅中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就高达500万公顷。尽管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但在其栽种的目前状况和未来出路上仍然存在着不多不利因素。随着我国种植马铃薯面积的日趋增加,并在同一田地上连续栽种,使马铃薯因重茬导致病害类型增多、侵害程度加剧,马铃薯干腐病是马铃薯窖藏期间主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是由茄病镰孢侵染块茎造成的病害,病原种类有9个种和变种。据调查,在我国马铃薯各个产区中,有的产地马铃薯块茎腐烂率高达63%。
目前对马铃薯干腐病的防治通常采用物理预防和利用化学试剂,物理预防效果较差,使用化学试剂造成了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同时使菌株产生了抗药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马铃薯干腐病的生物防治尤其是利用微生物源生防制剂的相关研究备受国内外的关注。目前为止,国内外已报道的关于马铃薯干腐病的生防制剂主要来源于放线菌Actinomyces bovis、芽孢杆菌Bacillus sp.、木霉菌Trichoderma sp.等生防菌株以及马铃薯非亲和菌株粉红单端孢Trichothe ciumroseum sp.菌丝细胞壁萃取物和寡雄蛋白等微生物来源的次级代谢产物。这些具有广泛生防前景的微生物主要分离自根际或根际土壤、植株发病部位、植株内部以及虫体内腔等陆地资源中,这就使得从陆地资源中分离得到类似功能菌株及活性化合物的可能性增大,但会造成病原物选择性抗性而不能达到有效防治作用的后果。因此,从海洋、白酒酒糟和盐湖等特殊生境中分离新菌株及结构新;颖的天然产物的研究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用于抑制马铃薯干腐病病原真菌和马铃薯Y病毒的中度嗜盐菌E20303,同时提供了该菌株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一步提高了菌株E20303对马铃薯干腐病的抑制活性。
本发明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从青海察尔汗盐湖湖水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中度嗜盐菌E20303,提取所述的菌株E20303的16S rDNA,扩增16S rDNA片段,测得的16S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将所测得的16S序列在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进行比对,E20303与GenBank中的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的相似度最高,从而确定了E20303在分类上属于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
基于以上特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E20303,该菌株已进行保藏,保藏单位: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中国广州市先烈中路一百号省微生物所实验楼五楼,保藏日期:2019年6月17日,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695。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所述的萎缩芽孢杆菌E20303的发酵培养基配方:淀粉10.72g/L、酵母粉23.60g/L、MgSO4·7H2O 16g/L、CaCl2·2H2O 1.14g/L、KCl 8g/L和K2HPO416 g/L。
该发酵培养基可提高萎缩芽孢杆菌E20303对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的抑制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未经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50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