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损速卸取模的混凝土抗渗仪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34792.2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8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沈垚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垚峰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16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损 混凝土 抗渗 模件 取模装置 法兰盘 实验筒 支撑箱 工作台 残料 锁定 测试过程 固定模套 活动内模 外部夹件 旋转放置 主动分离 冲击针 抗渗仪 正端面 侧壁 间槽 空置 拉出 牵拉 取模 旋钮 拆卸 匹配 外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损速卸取模的混凝土抗渗仪,其结构包括混凝土无损速卸取模装置、工作台、抗渗支撑箱、调测旋钮、残料排取口、锁定法兰盘,混凝土无损速卸取模装置通过锁定法兰盘与工作台固定连接在一起,残料排取口固定安装在抗渗支撑箱正端面右侧端,本发明抗渗实验的混凝土实验筒在单次实验后,在外部夹件的勾拉下,朝向外部直接牵拉,而活动内模能够直接与固定模套分离,并且通过模压分机构在测试过程中令底部处于空置状态,侧壁的无损卸取机构在拉出后旋转放置会压到匹配间槽,并令其内部的冲击针主动产生内部分离推力与模件主动分离,能够加强实验筒的操作性,能够适用任何厚度的模件的实验,并且能够无损拆卸模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无损速卸取模的混凝土抗渗仪。
背景技术
混凝土在建筑行业中的处于不可替代的主要材料之一,而其应用的场景不同随之也衍生出许多种类配方,为确保衍生混凝土的实用性,一般需要对其进行抗渗抗冻等试验,针对其特性与应用区域的环境进行实验,并不断改良才能够真正应用于实用。
基于上述描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一种无损速卸取模的混凝土抗渗仪主要存在以下不足,比如:
由于混凝土抗渗实验的过程中,需要从内部进行渗透,才便于进行记录和压力调控,由于抗渗实验的混凝土实验筒在单次实验后,需要将实验的混凝土模件取出,而与实验筒粘黏在一起的混凝土模件,只能将实验筒取出后,将内部的混凝土模件打碎,由于其拆卸模件的限制性,导致实验筒只能够进行薄款的模件实验,以拆卸的节省时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损速卸取模的混凝土抗渗仪,以解决现有由于混凝土抗渗实验的过程中,需要从内部进行渗透,才便于进行记录和压力调控,由于抗渗实验的混凝土实验筒在单次实验后,需要将实验的混凝土模件取出,而与实验筒粘黏在一起的混凝土模件,只能将实验筒取出后,将内部的混凝土模件打碎,由于其拆卸模件的限制性,导致实验筒只能够进行薄款的模件实验,以拆卸的节省时间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一种无损速卸取模的混凝土抗渗仪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无损速卸取模的混凝土抗渗仪,其结构包括混凝土无损速卸取模装置、工作台、抗渗支撑箱、调测旋钮、残料排取口、锁定法兰盘,所述混凝土无损速卸取模装置通过锁定法兰盘与工作台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残料排取口固定安装在抗渗支撑箱正端面右侧端,所述调测旋钮共设有六个且固定安装在抗渗支撑箱正端面。
所述混凝土无损速卸取模装置包括隐藏模勾机构、固定模套、匹配间槽、活动内模,所述隐藏模勾机构共设有两个切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活动内模上,所述匹配间槽与固定模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固定模套与锁定法兰盘固定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隐藏模勾机构包括内勾槽、封套片、咬合钮、勾架,所述封套片与咬合钮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勾架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内勾槽内部,所述封套片与内勾槽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隐藏模勾机构在混凝土时,能够通过其嵌入时,将槽孔填充,能够有效的避免混凝土的灌入,进而能够在对混凝土成模进行拆取时,具有施力连接点。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内模包括底模压分机构、活动侧片、内膜、导管、叠套、无损卸取机构,所述底模压分机构底端固定安装有两个导管,所述叠套共设有四个且顶端与底模压分机构底端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内膜与活动侧片相贴合,所述无损卸取机构固定安装在活动侧片背部,所述活动内模中分别设有活动端与固定端,在其二者一体组合时,能够通过固定端约束活动端,并形成一个半封闭的控件,进而能够令混凝土在注入时,能够在半封闭的控件中成型,而在对其进行取模时,能够通过活动端与固定端的分离进而令内部混凝土模型具有脱模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垚峰,未经沈垚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47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