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装机下料管及其散装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31182.7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4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设;王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南洋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9/18 | 分类号: | B65G69/18 |
代理公司: | 11471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晓辉 |
地址: | 266599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伸缩袋 导料斗 内层 散装机 下料管 干粉物料 抽吸 物料处理设备 除尘系统 流通通道 首尾拼接 圆锥台状 下料量 伸缩 朝上 套接 | ||
1.一种散装机下料管(100),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顺次首尾拼接的导料斗单元(103)、内层伸缩袋(102)和外层伸缩袋(101),其中:
所述导料斗单元(103)呈圆锥台状,所述导料斗单元(103)的大半经端朝上,所述导料斗单元(103)的小半径端朝下,所述导料斗单元(103)的大半经端顺次拼接所述导料斗单元(103)的小半径端,下方的所述导料斗单元(103)用于套设上方的所述导料斗单元(103);
顺次首尾拼接的所述导料斗单元(103)形成的导料斗的外侧依次套设所述内层伸缩袋(102)和所述外层伸缩袋(101),所述内层伸缩袋(102)和所述外层伸缩袋(101)随着所述导料斗单元(103)的相互套接实现伸缩,所述内层伸缩袋(102)与所述外层伸缩袋(101)之间形成灰尘流通通道(106),底端的出料口产生的灰尘在除尘系统的抽吸下通过所述灰尘流通通道(106)向上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装机下料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伸缩袋(102)的伸缩节的长度和所述外层伸缩袋(101)的伸缩节的长度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导料斗单元(103)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装机下料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斗单元(103)的大半经端设置箍套(105),所述箍套(105)套设于所述内层伸缩袋(102)与所述外层伸缩袋(101)之间,用于固定所述内层伸缩袋(102)和所述外层伸缩袋(101),从内到外依次为所述导料斗单元(103)、所述内层伸缩袋(102)、所述箍套(105)以及所述外层伸缩袋(1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装机下料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斗单元(103)、所述内层伸缩袋(102)、所述箍套(105)以及所述外层伸缩袋(101)均同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装机下料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箍套(105)与所述导料斗单元(103)之间设置连接柱(104),所述连接柱(104)同时向所述外层伸缩袋(101)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柱(104)穿过所述内层伸缩袋(102)的侧壁和所述外层伸缩袋(101)的侧壁,用于连接所述内层伸缩袋(102)和所述外层伸缩袋(1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装机下料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04)至少包括两个,所述连接柱(104)水平方向阵列方式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装机下料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04)上设置第一环形卡槽(1041)和第二环形卡槽(1042),所述第一环形卡槽(1041)位于所述箍套(105)与所述导料斗单元(103)之间,所述内层伸缩袋(102)的侧壁卡接于所述第一环形卡槽(1041)上,所述第二环形卡槽(1042)位于所述箍套(105)的外侧,所述外层伸缩袋(101)的侧壁卡接于所述第二环形卡槽(104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装机下料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04)的末端设置套环(1043),所述第二环形卡槽(1042)位于所述套环(1043)与所述箍套(105)之间,所述套环(1043)水平设置,用于牵拉所述导料斗单元(103)、所述内层伸缩袋(102)以及所述外层伸缩袋(101)的绳索穿过所述套环(1043),所述绳索沿着所述外层伸缩袋(101)的长度方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装机下料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伸缩袋(102)和所述外层伸缩袋(101)均由高分子耐磨材料制成。
10.一种散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散装机下料管(100),还包括进料管连接头(200)和出料管连接头(300),所述进料管连接头(200)安装于所述散装机下料管(100)的上方,所述进料管连接头(200)包括进料内腔(201)和除尘内腔(202),所述除尘内腔(202)环绕于所述进料内腔(201)的四周,所述进料内腔(201)与所述导料斗单元(103)连通,所述除尘内腔(202)与所述灰尘流通通道(106)连通,所述出料管连接头(300)安装于下料管(100)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南洋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南洋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118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