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水池水位控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25863.2 | 申请日: | 2019-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8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 发明(设计)人: | 梁华国;谢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聚钡混凝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D9/12 | 分类号: | G05D9/12;H02K5/04;H02K5/10;H02K11/20;B08B3/02;B08B13/00 |
| 代理公司: | 50240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谭春艳 |
| 地址: | 4043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位管 固定架 液位检测机构 蓄水箱 第一液位传感器 液位传感器 控制系统 水资源浪费现象 影响工作进度 蓄水池水位 自清洁功能 液面过低 液面过高 上壁面 水机构 蓄水池 插装 下端 溢出 水位 蓄水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水池水位控制系统,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内设有液位检测机构,所述蓄水箱上连接有加水机构;所述液位检测机构主要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一水位管、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二固定架、第二水位管以及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于蓄水箱上壁面,所述第一水位管插装于第一固定架上,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安装于第一水位管内部,且位于第一水位管下端,本控制系统采用上下两个液位传感器,更加精准的对水位进行检测,避免液面过低而影响工作进度,也避免液面过高溢出蓄水池,造成水资源浪费现象,液位检测机构具有自清洁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蓄水池水位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混凝土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搅拌时需要大量的水,因此,蓄水池的水位控制系统对于混凝土厂来说必不可少。
现有的蓄水池液位检测仅为单独一个液位传感器进行检测,液位传感器进行上下运动,易增加液位传感器发生故障的概率,检测不准确,并且缩短了液位传感器的使用寿命,有些不具有电路保护功能,易发生电路短路,安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蓄水池水位控制系统。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蓄水池水位控制系统,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内设有液位检测机构,所述蓄水箱上连接有加水机构;
所述液位检测机构主要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一水位管、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二固定架、第二水位管以及第二液位传感器;
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于蓄水箱上壁面,所述第一水位管插装于第一固定架上,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安装于第一水位管内部,且位于第一水位管下端,所述第二固定架固定于蓄水箱上壁面,所述第二水位管插装于第二固定架上,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安装于第二水位管内部,且位于第二水位管上端,所述第一水位管以及第二水位管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结构相同的通孔,所述第一固定架以及第二固定架上均连接有清洗结构。
优选的,所述清洗结构主要包括:第一水泵、一对结构相同的支架、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抽水管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高压喷头;
所述第一水泵安装于蓄水池底部,一对所述支架固定于固定架上,所述第一水泵连接于一对所述第一抽水管,一对所述高压喷头连接于第一水泵。
优选的,所述加水机构主要包括:第二抽水管、第一电磁阀、第二水泵、电机、第二电磁阀以及保护结构;
所述第二抽水管一端插装于蓄水箱内部,所述第一电磁阀连接于第二抽水管,所述第二水泵出水口连接于第一电磁阀,所述电机连接于第二水泵,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于第二水泵进水口,所述保护结构安装于电机上。
优选的,所述保护结构主要包括:保护箱、活动盖板、把手以及漏电断路器;
所述保护箱安装于电机外部,所述活动盖板通过安装部安装于保护箱开口处,所述把手安装于活动盖板上,所述漏电断路器连接于电机。
优选的,所述第二抽水管一端设有过滤器。
优选的,所述安装部主要包括:四个结构相同的安装螺栓以及四个结构相同的垫片;
四个所述安装螺栓两两对称插装于保护箱以及活动盖板上,四个所述垫片套装于四个所述安装螺栓上。
优选的,所述保护箱内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吸潮袋。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位管与第一液位传感器之以及第二水位管与第二液位传感器之间均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稳固架,一对所述稳固架上下相对安装。
优选的,所述蓄水箱下端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一端为斜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聚钡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聚钡混凝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58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