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靶向溶栓微囊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23864.3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4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叶玮;王囡;柏伟;刘静静;张超;柳森;刘爱辉;丁红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9/50 | 分类号: | A61K9/50;A61K47/34;A61K47/42;A61K45/00;A61P7/02 |
代理公司: | 32204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华蒙 |
地址: | 223005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东七街三号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球 制备 溶栓 修饰 负载药物 聚多巴胺 空心微囊 溶剂 靶向 活性生物蛋白 多巴胺溶液 可溶性微球 生物相容性 血液相容性 血小板 表面结构 表面修饰 刻蚀技术 配体蛋白 溶栓药物 生物材料 微球内核 多巴胺 刻蚀 内核 微囊 溶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溶栓微囊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材料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1)以可溶性微球为内核加入到多巴胺溶液中制备聚多巴胺修饰的微球;2)聚多巴胺修饰的微球进一步通过多巴胺与血小板配体蛋白的反应得到活性生物蛋白修饰的微球;3)将制备的微球通过合适的温和的溶剂对微球内核溶解刻蚀,从而得到可以负载药物的空心微囊结构。随后通过负载溶栓药物得到靶向功能性的溶栓微球。本发明通过表面修饰及溶剂刻蚀技术,制备了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可负载药物的空心微囊,同时其制备方法及工艺简单,表面结构稳定,具有优异的溶栓性能、血液相容性和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靶向溶栓微囊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会切断心脏,肺和脑部等重要器官组织的正常供血,目前的抗血栓药物的服用方式主要分为口服和静脉用药两种。药物会随着血液进入到人体各个器官中,而药物分布的随机性可能造成对健康部位产生不良影响。通过抗凝药物载体的设计,使其靶向于激活的血小板,进而在激活血小板周围进行药物释放。即可以实现抑制血小板在界面的粘附,又可以降低对正常部位的损害。
血栓的形成主要包括血小板粘附、活化、分泌聚集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GPIIb/IIIa是最丰富的血小板受体,每个血小板中有40,000-80,000个GPIIb/IIIa复合物,血小板未激活时该受体主要存在于血小板内部,当血小板活化后大量GPIIb/IIIa受体转移到血小板膜表面。受活化血小板及其粘附特性的启发,合成制备了仿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的功能微粒,作为药物载体,通过负载抗血栓药物在流动血液中靶向作用于血栓的设想。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靶向溶栓微囊的制备方法,我们以微球为模板,利用多巴胺的自氧化聚合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构建聚多巴胺层,再利用聚多巴胺的氨基与羧基的缩合的反应在微球表面固定纤维蛋白原层。活化的血小板表面大量存在GPIIb/IIIa受体,而纤维蛋白原作为该受体对应的配体可以与激活GPIIb/IIIa相结合,因此我们选用纤维蛋白原作为靶向配体。通过在聚多巴胺壳层与纤维蛋白原反应完成后,利用四氢呋喃对聚苯乙烯内核的刻蚀作用除去内核,得到纤维蛋白原修饰的聚多巴胺微囊。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靶向溶栓微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可溶性微球为内核加入到多巴胺溶液中,通过表面自氧化聚合反应制备聚多巴胺为壳层的复合微球;
2)聚多巴胺修饰的复合微球进一步通过多巴胺与血小板配体蛋白的反应得到活性生物蛋白修饰的微球;
3)将制备的活性生物蛋白修饰微球通过有机溶剂对微球中内核溶解刻蚀,从而得到可以负载药物的空心微囊结构,随后通过负载溶栓药物得到靶向功能性的溶栓微球。
进一步地,步骤1)中,将1-100μg直径为500nm-5μm所述的可溶性微球分散于20-500mL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可溶性微球在多巴胺中的浓度范围为0.01-0.2mg/ml,持续搅拌时间为3-48h,搅拌温度为25-80℃。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的可溶性微球为聚酰亚胺微球,尼龙微球,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聚苯乙烯微球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的多巴胺溶液的浓度为0.1-3mg/ml。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的血小板配体蛋白的浓度为0.1-5mg/ml,反应液为PBS缓冲溶液。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二甲苯,正己烷,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对微球中内核溶解刻蚀的反应条件为持续搅拌0.5-48h,除去微球内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38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性壳聚糖的胶囊壳
- 下一篇:一种乙螨唑微囊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