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搅拌装置及具有该搅拌装置的正循环钻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23408.9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37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卫东;赵海莲;杨志军;张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27/90 | 分类号: | B01F27/90;E21B2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芦玲玲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 装置 具有 循环 钻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搅拌装置及具有该搅拌装置的正循环钻机。其中,搅拌装置包括:锁紧件和至少三个具有预设弹性的搅拌件;各搅拌件沿钻机的钻杆的周向设置且均置于钻杆的同一径向截面处,以对钻渣进行搅拌;锁紧件与钻杆可拆卸连接,以将各搅拌件与钻杆相锁紧。本发明中,通过锁紧件将各搅拌件与钻杆相锁紧,保证了各搅拌件与钻杆之间的相对固定,各搅拌件辅助钻机的钻头对钻渣进行搅拌以更好地对钻渣进行搅动,尤其当钻机应用于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各搅拌件与钻头的共同作用使得泥浆与钻渣均匀混合,进而提高了泥浆与钻渣的拌和均匀度,还能减缓钻渣下沉,提高了搅拌效率和排渣效率,进而便于清理钻渣,保证后续的施工,还实现了重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钻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搅拌装置及具有该搅拌装置的正循环钻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飞速发展,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时经常涉及到钻孔灌注桩施工,因各地地质情况不同,地层中经常会出现砂卵石或泥岩夹层。通常采用正循环钻机进行成孔作业,然而,由于砂卵石或泥岩夹层的钻渣的密度较大,钻头的转动虽然能够使得泥浆与钻渣混合,但是搅拌效率低。并且,经过多次清孔后仍然残留较多的钻渣,而且钻渣沉淀后易导致沉渣厚度过大,进而影响桩基施工。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搅拌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正循环钻机对钻渣的搅拌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该搅拌装置的正循环钻机。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搅拌装置,用于钻机,该装置包括:锁紧件和至少三个具有预设弹性的搅拌件;其中,各搅拌件沿钻机的钻杆的周向设置且均置于钻杆的同一径向截面处,以对钻渣进行搅拌;锁紧件与钻杆可拆卸连接,以将各搅拌件与钻杆相锁紧。
进一步地,上述搅拌装置中,各搅拌件沿钻杆的周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上述搅拌装置中,锁紧件包括:两个可拆卸连接的锁紧体;其中,两个锁紧体均呈半环形,两个锁紧体对接后套设于钻杆的外部;每个搅拌件均设置有夹设部,每个夹设部均夹设于对应的锁紧体与钻杆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搅拌装置中,每个夹设部均与对应的锁紧体点焊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搅拌装置中,每个夹设部均呈竖直状;每个搅拌件还设置有环形部,夹设部的第一端与环形部的第一端相连接,环形部的第二端为自由端且向夹设部的第二端处弯折。
进一步地,上述搅拌装置中,每个搅拌件均还设置有竖直部,环形部的第二端与竖直部相连接,竖直部与夹设部并列设置,并且,竖直部与夹设部均夹设于对应的锁紧体与钻杆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搅拌装置中,两个锁紧体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搅拌装置中,每个搅拌件均为钢绞线。
本发明中,通过锁紧件将各搅拌件与钻杆相锁紧,保证了各搅拌件与钻杆之间的相对固定,各搅拌件辅助钻机的钻头对钻渣进行搅拌以更好地对钻渣进行搅动,尤其当钻机应用于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各搅拌件与钻头的共同作用能够使得泥浆与钻渣均匀混合,进而提高了泥浆与钻渣的拌和均匀度,还能减缓钻渣下沉,提高了搅拌效率和排渣效率,进而便于清理钻渣,保证后续的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正循环钻机对钻渣的搅拌效率低的问题,并且,各搅拌件与钻杆之间没有连接关系,便于搅拌装置的安装和拆卸,进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实现了重复利用,扩大了适用范围,同时,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正循环钻机,该正循环钻机包括:钻杆、钻头和上述任一种搅拌装置;其中,钻杆与钻头相连接,搅拌装置中的锁紧件与钻杆可拆卸连接,以将搅拌装置中的各搅拌件与钻杆相锁紧。
进一步地,上述正循环钻机中,搅拌装置为至少两个,各搅拌装置沿钻杆的轴向均匀设置。
由于搅拌装置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搅拌装置的正循环钻机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34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站式全自动BMS智能测试系统
- 下一篇:一种快速识别局部放电模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