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频大功率电磁感应加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20805.0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0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团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团芳 |
主分类号: | H05B6/06 | 分类号: | H05B6/06;H05B6/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器 感应磁场 控制板 电芯 电磁感应加热器 涡流 电磁感应效应 高频大功率 高输入电压 电感线圈 加热金属 交变电流 交变电路 交变电压 金属载体 输入电压 物品加热 输出 高功率 串联 发热 放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频大功率电磁感应加热器,包括:加热器,其中加热器中用的是两个18650型号的电芯(12)采用串联的形式、在电芯(12)满电的状态下可以给加热器提供8.4V的高输入电压;加热器的输入电压通过A控制板(6)和B控制板(7)的交变电路会产生高频的交变电压和电流并且被放大、输出高功率供加热器工作;输出的交变电流通过电感线圈(2)会产生感应磁场形成涡流、需加热金属载体在感应磁场中会发生电磁感应效应、使金属载体自身发热达到对载体中物品加热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频大功率电磁感应加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加热器输入电压小、工作时的输出功率底、都是依靠发热体发热、没有利用电磁感应发热来加热的加热器、不符合相关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频大功率电磁感应加热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频大功率电磁感应加热器,包括:加热器,其由两个18650型号的电芯(12)采用串联的形式构成,在电芯(12)满电的状态下可以给加热器提供8.4V的高输入电压;且加热器的输入电压通过A控制板(6)和B控制板(7)的交变电路会产生高频的交变电压和电流并且被放大,输出高功率供加热器工作;输出的交变电流通过电感线圈(2)产生感应磁场形成涡流,需加热金属载体在感应磁场中会发生电磁感应效应,由此使金属载体自身发热达到对载体中物品加热的目的。
优选的是,所述加热器包括:外壳顶盖(1)、电感线圈(2)、主体外壳(3)、玻璃管(4)、面盖(5)、A控制板(6)、B控制板(7)、点火按键(8)、电极铜杯挡板(9)、电极铜杯(10)、外壳上盖(11)、电芯(12)、主体支架(13)、电池连接片(14)、弹簧(15)、电池连接片挡板(16),其中,所述电极铜杯(10)装在主体支架(13)顶部,电极铜杯挡板(9)装在主体支架(13)顶部固定,弹簧(15)装在电池连接片(14)底部,并一起装在主体支架(13)底部,电池连接片挡板(16)装在主体支架(13)底部固定,主体支架(13)装在主体外壳(3)内。
优选的是,电感线圈(2)焊接在A控制板(6)上,一起焊到B控制板(7)上,并一起装在主体外壳(3)内。
优选的是,所述B控制板(7)正负极焊接在电极铜杯(10)上,外壳顶盖(1)装在主体外壳(3)顶部,玻璃管(4)装在电感线圈(2)内,面盖(5)装在主体外壳(3)上,电芯(12)装在主体支架(13)内,外壳上盖(11)装在主体外壳(3)上。
本发明采取了上述方案以后,加热器中用的是两个18650型号的电芯采用串联的形式、在电芯满电的状态下可以给加热器提供8.4V的高输入电压;加热器的输入电压通过A控制板和B控制板的交变电路会产生高频的交变电压和电流并且被放大、输出高功率供加热器工作;输出的交变电流通过电感线圈会产生感应磁场形成涡流、需加热金属载体在感应磁场中会发生电磁感应效应、使金属载体自身发热达到对载体中物品加热的目的。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得本发明的上述优点更加明确。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高频大功率电磁感应加热器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高频大功率电磁感应加热器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高频大功率电磁感应加热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团芳,未经刘团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08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