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溃疡性结肠炎修复益生菌微胶囊制剂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19556.3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48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维;王文杰;葛文华;张名爱;岳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0 | 分类号: | A61K9/50;A61K35/742 |
代理公司: | 北京识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75 | 代理人: | 曾庆国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溃疡性 结肠炎 修复 益生菌 微胶囊 制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修复结肠炎的微生态微胶囊组合物,其中治疗结肠炎的组合物即青春双歧杆菌微胶囊和丁酸梭菌微胶囊联合使用。本发明的微生态微胶囊组合物对大鼠进行干预,利用DSS进行诱导形成溃疡性结肠炎,评估各组大鼠体重,结肠长度、炎症因子及肠道微生物等方面的变化,研究本发明组合物对结肠炎的预防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组合物可改善结肠炎大鼠的生理指标,降低TNF‑α、IL‑6等肠道炎症因子的含量,降低髓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本发明的特点是微生态微胶囊安全、无毒副作用,与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为此,此发明为开发新型预防结肠炎的制剂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肠炎治疗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溃疡性结肠炎修复益生菌微胶囊制剂。
背景技术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目前,该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以往在西方国家多发,但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在增加。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等。研究表明,UC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免疫调节、环境和肠道内微生物有关。然而,UC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现有治疗方法,如抗生素、皮质类固醇和免疫调节剂,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由于采用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不适合长期治疗。
益生菌在经过加工、储存及运输至胃肠道的恶劣强酸强碱环境下,其数量和活性均会有所下降,微胶囊技术作为一种可以保护益生菌不受外界不良环境影响的有效手段,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证明,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人和动物的肠道菌群与健康者存在显著差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并且常常涉及多种菌群数量的改变。试验表明,使用益生菌药物疗法和肠道菌群移植等方法以改善机体的肠道微生态,对患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人和动物可以起到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肠炎生态修复微生态制剂,即一种用于结肠炎修复的青春双歧杆菌微胶囊和丁酸梭菌微胶囊制剂,使用青春双歧杆菌微胶囊和丁酸梭菌微胶囊组合物,用于调节慢性溃疡性肠炎肠道免疫及微生物体系;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微生态微胶囊,其中芯材为青春双歧杆菌和丁酸梭菌;
所述的青春双歧杆菌微胶囊和丁酸梭菌微胶囊的菌数量为1x108~5×108CFU/g;
所述的微胶囊,其壁材为1%壳聚糖、1%羧甲基纤维素钠、1%低聚果糖;
其中1%壳聚糖、1%羧甲基纤维素钠、1%低聚果糖的添加比例为2:1:1;
作为优选,其中壁材中还添加有4%的甘油为冷冻保护剂。
本发明的微生态微胶囊在制备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制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微生态微胶囊组合物对结肠炎大鼠具有改善生理指标,降低TNF-α、IL-6等肠道炎症因子,降低髓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调节肠道菌群。有望开发一种新型高效的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微生态制剂。
附图说明
图1: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图;
图2:各组结肠组织学评估图,其中A:BaCb(1:1)组;B:BaCb(5:1)组;C:BaCb(1:5)组;D:BaCb(5:5)组;E:壁材组;F:DSS组;G:对照组;
图3:组织损伤学评分图;
图4:各组盲肠内容物在门水平上的微生物分布图,其中A:BaCb(1:1)组;B:BaCb(5:1)组;C:BaCb(1:5)组;D:BaCb(5:5)组;E:壁材组;F:DSS组;G:对照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95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