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即食板栗食品的制备方法及即食板栗食品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13282.7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1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潘俊海;文波;李伟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粒上皇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5/00 | 分类号: | A23L25/00 |
代理公司: | 44104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宣国华 |
地址: | 510623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花城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栗仁 板栗 即食 白糖 熟制 联合处理 烤制 蒸制 微波 板栗食品 辅料成本 环境洁净 加热过程 栗壳 裂开 制备 烟尘 食用 人群 支出 加工 污染 制作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即食板栗食品的制备方法,将生鲜板栗/生鲜栗仁进行熟制,所述熟制是利用微波、蒸制以及烤制对生鲜板栗/生鲜栗仁进行联合处理,得到即食板栗/栗仁。本发明制作即食板栗/栗仁过程中,利用微波、蒸制以及烤制对生鲜板栗/生鲜栗仁进行联合处理达到熟制的目的,不加炒砂和白糖,减少了炒砂和白糖的辅料成本支出,加热过程不产生烟尘,同时避免栗壳裂开后受炒砂污染而需要人工剔劣,保证加工环境洁净,简化了加工工艺。由于加工过程中没有添加白糖,即食板栗及栗仁的口感更加天然,适宜更多人群食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即食板栗食品的制备方法,还涉及一种即食板栗食品。
背景技术
板栗属于植物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毛榉目,壳斗科,栗属,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可鲜食、炒食、煮食。其中,糖炒板栗作为我国一种传统的小吃食品,因其肉质软糯、香气浓郁、味道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现有糖炒板栗的制作方法一般是取冷藏贮存的生鲜板栗,经挑选后,放入已加砂预热的半自动炒锅中,适时加白糖,炒制至完全熟化,糖炒板栗出锅销售。该方法存在以下技术缺陷:一是炒制过程加入炒砂辅助均匀导热,期间会产生烟尘,加工环境不洁净;二是临近炒制终点时,部分板栗的栗壳会裂开,其栗仁被炒砂污染,需要在销售前人工剔除,操作过程不简易;三是糖炒板栗成品带有栗壳,消费者需要手工趁热剥壳才能享用,自然冷却或冷冻贮存后剥壳不易,食用方式不便利。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即食板栗食品的制备方法,在保证板栗产品的理化指标品质的情况下,替代现有的炒砂辅助炒制糖炒板栗方法,实现加工洁净、操作简易、食用便利三大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食板栗食品的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糖炒板栗加工过程需要加入炒砂进行辅助炒制,造成板栗产品被炒砂污染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食板栗食品。
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即食板栗食品的制备方法,将生鲜板栗/生鲜栗仁进行熟制,所述熟制是利用微波、蒸制以及烤制对生鲜板栗/生鲜栗仁进行联合处理,得到即食板栗/栗仁。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联合处理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微波蒸制联合处理,蒸制烤制联合处理和单独烤制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微波蒸制联合处理是在微波输出功率为1200W~1500W,蒸制温度为95℃~100℃的条件下处理10min~20min。微波处理的作用是利用介电加热效应,使板栗内外均匀受热,避免“外焦里粉”的夹生现象,蒸制处理的作用是通过湿热传导,在保证加热效果同时,避免即食板栗水分散失影响口感。
所述蒸制烤制联合处理是在蒸制温度为95℃~100℃,烤制温度为105℃~115℃条件下处理5min~10min。蒸制处理的作用与微波蒸制联合处理中蒸制处理相同,烤制处理的作用是促使即食板栗淀粉糊化。
所述单独烤制处理是在温度为250℃~280℃的条件下烤制10min~30min。单独烤制处理的作用是除了促使板栗淀粉糊化外,还包括栗仁增香、栗壳脆化。
本发明可以做以下改进,生鲜栗仁在熟制前进行速冻、冻藏。
进一步地,所述速冻是用液氮浸没栗仁,处理时间为1min~2min,使栗仁中心温度低于-18℃。常压下,液氮温度为-196℃,浸泡处理可迅速使栗仁降温,快速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最大限度抑制板栗淀粉老化现象发生,防止生鲜栗仁冻藏过程口感劣化。
所述冻藏是将速冻生鲜栗仁贮藏于低于-18℃的冷库中。
本发明可以进一步改进,生鲜栗仁进行速冻、冻藏后,进行微波解冻,微波输出功率为1200W~1500W,微波处理时间为1min~2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粒上皇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粒上皇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32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剥皮坚果类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味香瓜子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