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偏差双空间局部方向模式的人脸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11208.1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817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叶学义;王涛;邹茹梦;陈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V40/16 | 分类号: | G06V40/16;G06V10/764;G06V10/774;G06V10/74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杨舟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偏差 空间 局部 方向 模式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偏差双空间局部方向模式的人脸识别方法。本发明步骤:1、根据图像的局部纹理特性,通过计算局部图像的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得到梯度空间的有效信息,并引入度量函数;2、计算局部图像各方向的灰度值之和,获得灰度空间的信息;3、利用双空间信息,量化特征对图像进行模式编码,得到整个人脸图像的特征图。将特征图分为若干不重叠子块,依据信息熵加权级联各子块的直方图得到人脸的特征向量;4、利用最近邻分类器,计算卡方距离判断向量间的相似程度,完成识别。本发明在光照、姿态、表情、遮挡等干扰下,能保持很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特征识别及信息安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双偏差双空间局部方向模式的人脸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脸识别因为其稳定、非接触性和易于获取等特点,已经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应用,例如地铁安检、银行身份验证、安防监控等等。但是实际应用场景环境复杂多变,光照、表情、遮挡、姿态等条件的变化都会显著影响人脸识别的性能。
人脸识别是利用计算机视觉在图像或视频中找到人脸并识别出其真实身份的一种技术。人脸识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人脸检测,人脸表征和人脸匹配等等。
基于局部模式的人脸识别算法聚焦于图像的微纹理结构,对原始图像以新的模式编码获得新的特征图像,新的特征图像对于光照、表情等干扰依然保持很好的稳定性。这种特征在提取人脸局部信息的细节部分的同时,通过级联各个图像块的直方图特征,进一步获得整个人脸图像的信息,因此其对光照、表情、遮挡等环境变化相比全局特征都有更好的鲁棒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光照、表情、遮挡等干扰情况下,提出一种基于双偏差双空间局部方向模式的人脸识别方法,以提高人脸识别性能。本方法在考虑梯度空间中包含稳定的边缘信息的同时兼顾了灰度空间的特征信息,通过综合利用多空间的特征信息,进行模式编码后,得到对环境变化有更强抗干扰能力的特征图。然后对特征图分块提取直方图,利用信息熵加权级联得到整个特征图像的直方图特征向量。最后利用卡方距离通过最近邻分类器进行分类,并将其应用于人脸识别领域。
本发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图像采集设备采集人脸数据信息,采集多个人的人脸数据信息作为训练集;
步骤2、通过记录最大灰度值之和对应方向获得灰度空间信息后,然后综合利用梯度和灰度空间下的信息,量化特征对图像进行双偏差双空间模式编码,得到整个人脸图像的特征图;
步骤3、将得到的特征图分为若干不重叠子块,对每一个子块提取统计直方图,依据子块信息熵加权级联所有子块直方图,得到整个人脸的特征向量;
步骤4、用步骤2和步骤3的方法得到待测试样本的特征向量,利用最近邻分类器,通过卡方距离计算待测试人脸样本特征向量和训练样本间的距离,选择具有和测试样本有最小距离的训练样本类别作为测试样本的类别信息,从而实现人脸识别。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对人脸图像进行模式编码,得到特征图,特征图对光照和噪声等环境变量相比原图像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模式编码过程中,综合利用了梯度和灰度空间的信息,相比传统局部模式方法对人脸有更强的描述能力;对特征图像分块提取直方图,同时依据信息熵来加权级联各子块直方图,既有区分性的提取了人脸特征,又通过子块级联的方式获得了整个图像的全局信息;利用卡方距离和最近邻分类器来匹配人脸,可以快速精确的识别人脸。
本文发明在光照、姿态、表情和遮挡等各种干扰下,都有很好的鲁棒性,在实际中具有不错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设计的人脸识别流程图。
图2是图像邻域的像素分布示意图。
图3是从人脸图像利用直方图得到人脸特征向量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12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