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铁纳米合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09271.1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2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江;孙堃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B1/00 | 分类号: | C25B1/00;C25B11/08;B01J23/89;B01J35/00;B01J35/10;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23109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岳泉清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合金催化剂 还原 电催化 制备 表面活性剂溶液 催化剂制备 工业化应用 金基催化剂 贵金属 催化材料 工作电极 水热反应 原料制备 洗涤 应用 复合 | ||
一种金‑铁纳米合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它涉及一种电催化还原CO2制CO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贵金属金与银作为CO2还原为CO的催化材料存在价格高昂的问题。制备方法:一、制表面活性剂溶液;二、混合;三、水热反应;四、洗涤、分散;五、复合,得到金‑铁纳米合金催化剂。金‑铁纳米合金催化剂作为原料制备工作电极,用于电催化还原CO2制CO。优点:降低了金的用量,大大降低了金基催化剂工业化应用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催化还原CO2制CO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人类过度依赖天然气、煤、石油等自然界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来获取燃料和化工原料,这种消耗自然资源用于人类社会发展不但不可持续,而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快速升高,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紧迫的是,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寿命的延长、新工艺的发展等因素使得人类对于能量的需求越来越高。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已逐渐威胁到人类在地球的生存和繁衍,是当代人必须解决的科学难题。但是CO2变回碳基能源材料的速度远远落后于人类消耗能源材料的速度。2017年2月的检测数据表明,大气中的CO2浓度已高达406ppm,远远超过350ppm的安全上限。以CO2为资源,利用化学法将其还原为碳基能源材料将加速闭合地球碳循环系统,既提供了能源,又降低了CO2在大气中的含量,是解决当前日益恶化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电催化还原CO2因其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高温高压,设备操作灵活,可获得较其他化学转化设备更高的能量利用效率等优点被认为是CO2资源化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转化技术。
应用不同的金属催化剂可以将CO2还原为多种产物,目前在所有CO2还原催化产物中,考虑到市场价格等因素,CO被认为是最理想的产物,因为CO是费托反应的原料,可用于工业化生产甲烷。目前研究的所有金属催化剂中,贵金属金与银作催化材料对CO2还原为CO具有最高的选择性与催化效率,其中金基催化剂还原CO2为CO的法拉第效率可达90%以上。然而贵金属金在自然界中非常稀少,价格高昂,严重限制了金基催化剂的工业化、规模化的使用。由于纳米材料在一定质量下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催化活性,目前的研究集中于开发新型贵金属纳米材料,通过调控材料的尺寸、形貌以及组分来提高贵金属的催化性能和质量活性,进一步减少贵金属的用量。
目前的金基催化剂主要通过调控催化剂的尺寸,表面形貌以及特定位点所占比例等手段得到。尽管催化活性有所提高,但其贵金属金的用量没有显著减少,催化剂的质量活性没有显著提升。且对纳米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调控的反应条件要求极高,步骤复杂,对制备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很难满足工业化的实际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贵金属金与银作为CO2还原为CO的催化材料存在价格高昂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金-铁纳米合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一种金-铁纳米合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制表面活性剂溶液:将表面活性剂加入高沸点有机溶剂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表面活性剂溶液;所述表面活性剂的质量与高沸点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0.006~0.6)g:(1~100)mL;
二、混合:向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金盐化合物、铁盐化合物和还原剂,在温度为30~80℃和氩气气氛下搅拌混匀,得到混合物;所述金盐化合物的质量与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体积比为(0.0093~0.93)g:(1~100)mL;所述铁盐化合物的质量与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体积比为(0.0088~0.88)g:(1~100)mL;所述还原剂的质量与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体积比为(0.064~0.64)g:(1~100)mL;所述还原剂为醇类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92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