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自动复形的铜合金智能轿车外壳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06609.8 | 申请日: | 201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42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敏;耿贵立;张芦元;高学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郑平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复形 铜合金 智能 轿车 外壳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自动复形的铜合金智能轿车外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用铜合金板材替代现行外壳所用板材;第二步使用铜合金板材按现行设备工装工艺将外壳加工成型;第三步将第二步加工好的外壳放入加热设备中,加热保温一定时间;第四步将外壳放入液体中冷却一定时间;第五步抛光或着色。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在原有工装设备的基础上就可应用,经济且成本低。在5G到来时,为智能轿车的行驶增添了一项智能维修功能,降低了维修成本,延长了营运时间,使智能轿车更加智能化。因此,本发明对于实际应用具有较高的开发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智能轿车外壳的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可自动复形的铜合金智能轿车外壳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现在人们所使用的轿车的外壳(包括引擎盖、车门、后尾箱盖等部分)都是由金属板材模压而成,但车辆追尾或碰撞后,都会产生变形,变形后的车辆只能送往4S店维修,提车需要等待1至几天的时间。不但误工,而且费时。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不能自动复形的不足,更好地适应5G到来后,自动驾驶的智能轿车的发展要求,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自动复形又不锈蚀的铜合金智能轿车外壳的制备方法。采用上述方法处理,当两辆车子都后撤即因碰撞而施加的外力消除后,智能轿车外壳马上又由马氏体转化为母相,由碰撞所产生的变形也随之消失,根本不用再去修理。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自动复形的铜合金智能轿车外壳的制备方法,包括:
使用铜合金板材将轿车外壳加工成型;
将加工好的外壳加热、保温一定时间,在一定温度下再保温一定时间;
将外壳冷却、抛光或着色,即得。
本发明研究发现:采用上述处理后的铜合金板材具有较好的自动复形性能,用其制备的轿车外壳,当车子外壳碰撞后,智能轿车外壳的母相在外力的作用下就会转变为马氏体,并产生变形。当两辆车子都后撤即因碰撞而施加的外力消除后,智能轿车外壳马上又由马氏体转化为母相,由碰撞所产生的变形也随之消失,根本不用再去修理,可以很好地适应5G到来后,自动驾驶的智能轿车大量出现的新形势。
在一些实施例中,铜合金加热到840℃—845℃,保温15—19分钟,通过热处理进行固溶强化。
本发明研究发现:从高温直接冷到室温,易产生马氏体稳定化。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定温度下再保温一定时间”的具体步骤为:铜合金再放入沸水中,保持35—40分钟,以防止马氏体稳定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的具体步骤为:在液氮中冷却5—10分钟,让其全部转变成马氏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铜合金的相变点As≤- 43℃,使最终制备的铜合金板材在较低温度下具有较好的自动复形的特性。
上述的轿车外壳可以用于自动驾驶领域,当其被碰变形后的智能轿车的外壳能够自动复形,而不用修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经过上述加工与处理后,智能轿车无论行驶在酷热的赤道,还是行驶在寒冷的北方,甚至是零下四十几度的漠河,智能轿车的外壳其相态均处在母相状态。当车子外壳碰撞后,智能轿车外壳的母相在外力的作用下就会转变为马氏体,并产生变形。当两辆车子都后撤即因碰撞而施加的外力消除后,智能轿车外壳马上又由马氏体转化为母相,由碰撞所产生的变形也随之消失,根本不用再去修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66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推火箭异形斜切喷管壳体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叶片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