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机背板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77773.0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3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雷;魏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领盛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3/20 | 分类号: | B29C43/20;B29C43/18;B29C45/14;C25D5/54;B29L31/34 |
代理公司: | 34147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文峰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氧树脂 预制板 石墨膜 手机背板 层状复合板 复合板 注塑成型工艺 表面涂抹 电镀处理 电镀工艺 内部元件 散热效果 使用寿命 两侧面 热压机 打孔 喷漆 背板 基板 墨膜 手机 铜层 打磨 模具 浸泡 切割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机背板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石墨膜的表面涂抹环氧树脂,再将处理后的石墨膜层叠,投入到热压机内,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形成石墨膜/环氧树脂层状预制板;S2、对S1中的预制板进行打孔处理后浸泡到环氧树脂中,得到石墨膜/环氧树脂层状复合板;S3、通过电镀工艺对S2中的复合板的两侧面镀上铜层;S4、将S3中制得的复合板放置到模具内,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制得手机背板的预制板;S5、对S4中的预制板进行切割、打磨和喷漆,得到成品收集背板。该方法,通过将基板与电镀处理后的墨膜/环氧树脂层状复合板进行结合,大大增强了手机背板的散热效果,增加了手机内部元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手机背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背板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手机、PAD等移动设备已成为现代生活中的必需品,所以其配套零部件的 市场也越来越成熟。为满足用户对于个性化产品的要求,业内商家研发出各 种功能独特、造型各异的外壳部件,随着电子产品的兴起,相应的零件设计 和加工工艺也得到的长足发展,实用性也越来越强,而目前在使用的手机背 板制作方法制得的手机背板在散热性上也存在不足,很难满足性能日益提升 的手机的散热需求,所以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背板制作方法投入使用,以解决上述背 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机背板制作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石墨膜的表面涂抹环氧树脂,再将处理后的石墨膜层叠,投入到 热压机内,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形成石墨膜/环氧树脂层状预制板;
S2、对S1中的预制板进行打孔处理后浸泡到环氧树脂中,得到石墨膜/ 环氧树脂层状复合板;
S3、通过电镀工艺对S2中的复合板的两侧面镀上铜层;
S4、将S3中制得的复合板放置到模具内,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制得手机背 板的预制板;
S5、对S4中的预制板进行切割、打磨和喷漆,得到成品收集背板。
优选的,S3中的镀铜层的厚度为4-6微米。
优选的,S1中的石墨膜/环氧树脂层状预制板是由4-5层的石墨膜层叠构 成。
优选的,S2中打孔面积不少于预制板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且孔的直径为 50-100微米。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手机背板制作方法,通过先制得石墨膜/环 氧树脂层状复合板,在通过电镀铜技术对其进行覆盖铜层,最后将其整合到 手机背板的基板上,大大加强了背壳的散热效果,保证手机主板等发热元件 的工作环境,从而保证了手机发热元件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本案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 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 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机背板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石墨膜的表面涂抹环氧树脂,再将处理后的石墨膜层叠,投入到 热压机内,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形成石墨膜/环氧树脂层状预制板;
S2、对S1中的预制板进行打孔处理后浸泡到环氧树脂中,得到石墨膜/ 环氧树脂层状复合板;保证熔融的环氧树脂可以进入到各个石墨膜层间隙内, 多层石墨膜层叠到一起通过热压机的处理固化成石墨膜/环氧树脂层状复合 板。
S3、通过电镀工艺对S2中的复合板的两侧面镀上铜层;使得电镀铜填满 复合板上开设的孔形成铆钉结构,在保证了复合板的机械韧性的同时,进一 步加强了导热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领盛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领盛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77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