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阳离子电沉积涂料色浆用研磨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74554.7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71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郭辉;陈海波;赵颖;朱婷婷;陈豪杰;方林;尤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浩力森化学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81/02 | 分类号: | C08G81/02;C09D17/00;C09D5/4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27 | 代理人: | 杨懿 |
地址: | 22601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阳离子 沉积 涂料 色浆用 研磨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阳离子电沉积涂料色浆用研磨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引入C9氢化石油树脂衍生结构从而使得产品对无机颜填料具有优良的润湿性和包覆性,所制备的色浆具有良好的分散研磨效果和高温储存能力,可制备高固含、高颜基比的色浆,同时提供产品优异的耐腐蚀性、基材附着力,并显著提高产品的耐紫外线和耐候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阳离子电沉积涂料色浆用研磨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阳离子电沉积涂料由于其涂装作业性优良,能对形状、结构复杂的金属工件各部位进行均匀涂装的特点,且形成的涂膜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所以在汽车、三轮车、机械、五金等行业中被广泛的应用。目前阳离子电沉积涂料主要由色浆和乳液两个组分组成,实际应用中,电沉积涂料应用过程中具备高效稳定的循环利用特性,使得电沉积涂料的色浆相对于其他类型涂料的色浆,对色浆分散性和稳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夏季高温天气,色浆的储存稳定性更是会大大降低。且随着色浆不断向高固含、高颜基比方向的发展,现有的研磨树脂更是难以满足需要。
专利CN107216705A公开了一种阴极电泳漆色浆用研磨树脂,其制备方法是通过胺化和酸化将蓖麻油引入研磨树脂的主链中,将蓖麻油的主要性能引入电泳漆中,增加对炭黑的包覆性,在研磨过程中提高研磨效率,其中蓖麻油与环氧树脂中环氧基团的摩尔比为1:1-1:1.5,优选为1:1-1:1.2。但该研磨树脂制备色浆的高温稳定性仍不佳,且不适合制备高固含、高颜基比的色浆,同时蓖麻油的引入降低了产品的耐腐蚀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温稳定性的高固含、高颜基比的阳离子电沉积涂料色浆用研磨树脂以及其制备方法。
该研磨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558重量份基础环氧树脂中加入120-200重量份双酚A和70-120重量份甲基异丁基酮,加入1份催化剂,温度130℃-190℃进行开环扩链反应30-50分钟,制备环氧当量为300-500的线性环氧树脂,
取500重量份制得的线性环氧树脂,加入250重量份C9氢化石油树脂衍生物,加入1重量份催化剂,温度150℃-200℃进行开环扩链反应,制备环氧当量为700-900的具有梳状结构的环氧树脂,
取500重量份制得的梳状结构的环氧树脂,加入100-200重量份助溶剂,升温至80℃后,向树脂中缓慢滴加40-70重量份有机胺化合物,滴加时间保持在20-40分钟,滴加完成后升温至100℃保温反应1小时,反应结束降温至60℃出料得到中间树脂,
将500重量份制得的中间树脂升温至70℃,加入30-60重量份有机弱酸中和,于60-70℃保温1小时后,降温至60℃加入500份去离子水,分散1小时。
上述制备方法还进一步具有如下优化工艺步骤:
所述的催化剂包括三苯基磷、三苯基溴化磷、二甲基苄胺、咪唑、二甲基咪唑或2-乙基4-甲基咪唑。
所述的C9氢化石油树脂衍生物是由C9石油树脂氢化改性得到的,具有C9石油树脂主体结构并含有1%-10%的羟基基团。
所述的C9氢化石油树脂衍生物采用吕特格RUTGERS的LA100、PLA300、LA700或LA1200。
有机胺化合物采用包括二乙胺、甲基丁基胺、单乙醇胺、二乙醇胺、N-甲基乙醇胺、1,3-二甲基丙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或采用酮亚胺类有机胺。
于助溶剂采用包括乙二醇丁醚、乙二醇己醚、二乙二醇丁醚、丙二醇甲醚、丙二醇丁醚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有机弱酸采用包括甲酸、乙酸、乳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制备的色浆具有良好的分散研磨效果和高温储存能力,可制备高固含、高颜基比的色浆,同时提供产品优异的耐腐蚀性、基材附着力,并显著提高产品的耐紫外线和耐候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浩力森化学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未经浩力森化学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45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