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点亮型荧光化合物在制备肝癌诊断试剂盒中的应用及染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72342.5 | 申请日: | 201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4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陈笛笛;李民;毛慧灵;董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30 | 分类号: | G01N1/30;G01N21/64;C09K11/06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易滨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点亮 荧光 化合物 制备 肝癌 诊断 试剂盒 中的 应用 染色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生物传感与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点亮型荧光化合物在制备肝癌诊断试剂盒中的应用及染色方法。点亮型荧光化合物在制备肝癌诊断试剂盒中的应用,所述点亮型荧光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的选自烷基。本发明采用点亮型荧光化合物能够在无外在靶向基团修饰的前提下,可实现快速精准的甄别与定位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且毒副作用下、耗时短、成本低。为肝肿瘤切除的术中病灶性质快速诊断、肝癌切除手术切缘鉴定和荧光手术导航提供新的临床策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传感与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点亮型荧光化合物在制备肝癌诊断试剂盒中的应用及染色方法。
背景技术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其来源于肝脏上皮细胞,近年来其发病率增高且死亡率居高不下。手术切除是目前肝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常借助于影像学检查,譬如增强CT、增强MRI或超声造影结合肿瘤标志物做出临床诊断,但是有些患者并不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以及20~30%患者肿瘤标志物并不升高。而病灶的良恶性性质决定了手术方式和肝脏切除范围,常规病理学检查需要等待数个工作日,进行复杂的组织固定、制片和染色等步骤才能获得最终结果,对手术中的指导价值有限。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手术中判别病灶良恶性的技术手段,经过组织获取、制片、固定、染色和诊断后,一般在30分钟内临床医生可获得初步病理学诊断结果,但是一旦出现组织质量差、制片不合格、病理科医生经验不足时则可能无法获得准确的结论,甚至造成误诊,最终选择了不合理的手术方案。
肝癌的手术切除能否达到根治与切除范围密切相关,传统手术仅能靠外科医生的临床经验预判切除范围,目前临床多借助于术中超声引导。术中超声虽可准确反应肿瘤和肝实质的关系,但需反复多次的调整和超声科医生的指导配合,不具备简单、快捷的特点。近年来,术中荧光成像技术逐步推广应用于肝胆外科手术,即采用吲哚菁绿分子经静脉注射后摄入肝细胞和肝癌细胞中,利用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的分泌功能的差异特点(肝癌组织不易分泌排泄,大量吲哚菁绿分子滞留而荧光成像),但是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发现,当患者伴有肝硬化时,肝组织排泄也受阻而出现肝癌病灶显示不清、假阳性等异常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北京理工大学,未经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23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擦元件锁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的钢轨里程估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