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点更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71330.0 | 申请日: | 201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2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淑芹;夏裕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H04W24/10 |
代理公司: | 44224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于丽君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式 基站 候选小区 控制信令 非独立 组网 节点更换 筛选 计算机设备 测量报告 存储介质 基站发送 基站邻区 排序规则 终端更换 终端上报 预设 成功率 判决 申请 成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节点更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第一制式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和预设排序规则生成了候选小区列表,并根据该候选小区列表和第二制式基站发送的非独立组网X2接口控制信令确定目标更换节点,然后第二制式基站就可以为终端更换该目标更换节点。该方法中,由于第一制式基站是根据非独立组网X2接口控制信令从候选小区列表筛选的目标更换节点,非独立组网X2接口控制信令中的第二制式基站邻区信息能够使第一制式基站更准确有效的进行目标更换节点的判决与筛选,提高了节点的更换成功率,且由于减少了X2接口信令开销,避免了无效的节点更换,大大提高了成功更换节点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节点更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的迅速发展,LTE用户业务量和数据吞吐量不断增加,小区负荷的增加会影响用户业务的性能指标,加上5G业务的迅速发展,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对数据吞吐量的要求会更加巨大,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降低小区的负荷,当系统的负荷增加到系统的警戒线时,就会导致系统的性能急剧变差甚至引起系统崩溃。
目前LTE基站的分布范围广、用户多,为了控制成本且不影响4G用户的体验,NSA(Non-Standalone,非独立组网)架构被广泛应用。NSA架构下的双连接场景添加的SN(Secondary Node,辅节点)可以分担MN(Master Node,主节点)上UE的数据量,降低MN的负荷,提供更高的数据吞吐量,但是因为UE的移动性使得SN的信号质量也在不断变化,故SN更换在双连接场景下会时常发生,需要进行SN更换,SN更换是指给UE更换更优的SN,以提高用户体验。
但是,现有技术中更换SN存在成功率低,导致成功更换SN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更换SN存在成功率低,导致成功更换SN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节点更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节点更换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制式基站接收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并根据测量报告和预设的排序规则生成候选小区列表;测量报告为终端根据第一制式基站下发的测量配置生成的报告;
第一制式基站根据候选小区列表和非独立组网X2接口控制信令确定目标更换节点;其中,非独立组网X2接口控制信令中携带了第二制式基站邻区信息;
第一制式基站向第二制式基站发送更换请求,更换请求中包括目标更换节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制式基站根据候选小区列表和非独立组网X2接口控制信令确定目标更换节点,包括:
第一制式基站从非独立组网X2接口控制信令获取第二制式基站邻区信息字段;
根据第二制式基站邻区信息字段,依次判断候选小区列表中各小区是否为第二制式基站的邻区;
将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制式基站确定为目标更换节点,第一小区为第一个确定为第二制式基站的邻区的小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制式基站接收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并根据测量报告和预设的排序规则生成候选小区列表,包括:
第一制式基站从测量报告中获取所有邻区小区的信息,生成测量小区列表;
第一制式基站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对测量小区列表中所有小区进行排序,得到候选小区列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制式基站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对测量小区列表中所有小区进行排序,包括:
第一制式基站从测量报告中获取所有测量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13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