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频降噪的离心通风机及其蜗壳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67609.1 | 申请日: | 2019-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5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魏义坤;郝文跃;董智勇;王政道;杨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上虞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4D29/66 |
代理公司: | 杭州伟知新盛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75 | 代理人: | 李成龙 |
地址: | 312353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曹***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频 离心 通风机 及其 | ||
1.一种可调频降噪的离心通风机的蜗壳,包括前盖板、后盖板、用于连接前盖板和后盖板的中间围板、及位于中间围板气流出口处的蜗舌,前盖板、后盖板和中间围板围成气流通道,其特征是:所述蜗舌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蜗舌内壁和蜗舌外壁,蜗舌内壁和蜗舌外壁之间设有若干共振腔,该蜗舌内壁包括与中间围板相接、且呈弧面弯曲的蜗舌前段内壁,及与蜗舌前段内壁相接的蜗舌后段内壁,蜗舌外壁包括与蜗舌前段内壁相对应的蜗舌前段外壁,及与蜗舌后段内壁相对应的蜗舌后段外壁;
蜗舌前段内壁和蜗舌后段内壁处均开设有与气流通道相连通的吸声孔,且各共振腔中至少包含有一个吸声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频降噪的离心通风机的蜗壳,其特征是:所述位于蜗舌前段内壁处的共振腔为前段共振腔,位于蜗舌后段内壁处的共振腔为后段共振腔,每个前段共振腔中均安装有一个二次声源,该二次声源安装于蜗舌前段外壁上;二次声源为扬声器,且扬声器朝着前段共振腔内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频降噪的离心通风机的蜗壳,其特征是:所述蜗舌内壁和蜗舌外壁之间的共振腔通过若干相互垂直的轴向隔板和径向隔板分隔而成,轴向隔板沿蜗壳轴线方向设置,径向隔板沿蜗壳径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频降噪的离心通风机的蜗壳,其特征是:所述蜗舌前段内壁处的共振腔数量大于等于3,蜗舌后段内壁处的共振腔数量为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频降噪的离心通风机的蜗壳,其特征是:所述吸声孔为直筒结构、且垂直于蜗壳内壁表面设置,吸声孔形状为圆形或方形;相邻两吸声孔之间的间距相同,且该间距为吸声孔孔径的4~8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可调频降噪的离心通风机的蜗壳,其特征是:所述吸声孔的深度为lc,吸声孔的直径为dc,其中深度和直径的长径比为lc/dc,吸声孔的横截面积为S,蜗舌前段内壁或蜗舌后段内壁的面积为S0,穿孔率为P=S/S0,则
0.3<lc/dc<0.9;
10%<P=S/S0<30%;
所述蜗舌前段内壁上吸声孔的横截面积为S1,蜗舌后段内壁上吸声孔的横截面积为S2,蜗舌前段内壁的面积为S01,蜗舌后段内壁的面积为S,2,则(S1/S01)>(S2/S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频降噪的离心通风机的蜗壳,其特征是:所述蜗舌前段内壁上吸声孔的长径比为蜗舌后段内壁上吸声孔长径比的2~4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频降噪的离心通风机的蜗壳,其特征是:所述中间围板的内侧覆盖有一层吸声圈,该吸声圈包括降噪的吸声材料,吸声材料的厚度为中间围板厚度的4~8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调频降噪的离心通风机的蜗壳,其特征是:所述吸声材料为耐热的玻璃棉。
10.一种可调频降噪的离心通风机,包括有蜗壳,其特征是:该蜗壳为权利要求1~9所述的蜗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上虞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上虞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760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