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肢体康复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64904.1 | 申请日: | 201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46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邵懿;曾磊;樊必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张丽 |
地址: | 646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肢体 康复 | ||
本发明涉及肢体康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动肢体康复机,包括机架和底板;所述机架上转动安装有螺杆,螺杆的左右两侧对称螺纹连接有两个螺套,所述螺套上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偏心处还固定安装有铰接架,铰接架上转动安装有第一摆臂;所述机架的前侧固定安装有底板,底板上左右对称滑动安装有两个滑块,滑块的上侧转动安装有第二摆臂,第二摆臂的另一端与第一摆臂转动连接;所述滑块的前侧固定安装有握把。本发明使康复机具有多种上肢康复方式,能够根据病人需求有针对性地完成对病人肢体的训练,帮助病人快速康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肢体康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动肢体康复机。
背景技术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由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给病人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在发达国家,脑中风已经成为人们后天残疾的主要因素。在我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的患者中,有450万患者不同程度的丧失了基本的劳动能力和生活的自理能力,其致残率在存活者中高达75%以上。运动功能障碍是脑中风患者最常见的表现,约有2/3的脑中风患者会有一侧肢体功能障碍。
传统的偏瘫康复治疗方式主要是偏瘫患者在多名治疗医师的帮助下,运用患侧肢体来重复地完成单一的训练动作。由于每次康复训练需要在医师配合下才能确保训练的安全进行,而且康复费用较为昂贵,这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不少患者也因此放弃了治疗,错过术后康复的最佳时机。其次,重复单一的训练方式容易使病人感到乏味无趣,产生疲惫的感觉,从而降低治疗的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的康复目标。
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自动肢体康复机,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肢体康复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肢体康复机,包括机架和底板;所述机架上转动安装有螺杆,螺杆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种旋向相反的外螺纹,且螺杆的左右两侧对称螺纹连接有两个螺套,螺套与机架滑动连接;所述螺套上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偏心处还固定安装有铰接架,铰接架上转动安装有第一摆臂;所述机架的前侧固定安装有底板,底板上左右对称滑动安装有两个滑块,滑块的上侧转动安装有第二摆臂,第二摆臂的另一端与第一摆臂转动连接;所述滑块的前侧固定安装有握把;所述第一摆臂与铰接架的连接处、第一摆臂与第二摆臂的连接处以及第二摆臂与滑块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固定螺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架的外侧设置有驱动机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由磁石制成,所述滑块由铁质材料制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握把包括外壳和压板,压板滑动安装在外壳上,且压板的一侧通过若干根弹簧与外壳固定连接,压板的另一侧均匀开设有若干指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的内侧开设有若干与压板向配合的指槽,所述外壳和压板均由橡胶材质制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朝向病人的一侧还设置有弧形槽,弧形槽的外侧边安装有防护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机架外侧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下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一半锥齿轮和第二半锥齿轮,所述螺杆的一端伸出机架并固定安装有圆锥齿轮,圆锥齿轮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一半锥齿轮和第二半锥齿轮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未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49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指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 下一篇:助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