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箱振动的轮径差检测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61628.3 | 申请日: | 201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0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许磊;孙效杰;许聪;程道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K9/12 | 分类号: | B61K9/12 |
代理公司: | 31236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晶<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00235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箱 轮径 信号采集器 横向振动 振动特征 纵向振动 判别器 加速度传感器 测量 测量系统 轨道车辆 环境影响 检测系统 通信连接 在线测试 准确度 转向架 采集 发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轴箱振动的轮径差检测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加速度传感器、信号采集器,以及轮径差判别器;其中:加速度传感器布置在轨道车辆的轴箱上,用于采集轴箱的纵向振动信号和横向振动信号,并将纵向振动信号和横向振动信号发送给信号采集器;信号采集器用于根据纵向振动信号和横向振动信号,提取出轴箱的振动特征,并将轴箱的振动特征发送给轮径差判别器;轮径差判别器用于根据轴箱的振动特征,判别同一转向架上的轮对的轮径差类别。本发明中的系统,结构简单,可以方便地测量出轮径差,且整个测量系统受环境影响小,测量准确度高,适用于在线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轨道车辆轴箱振动的轮径差检测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车辆的运营速度不断提高,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轨道车辆的安全维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中,轮对作为机车走行部的核心部件,轮轨接触的状态将直接影响车辆的动力学性能,故此轮对的运动状态平稳是保证列车运营安全的基本条件,也是对轮对直径进行定期检测的根本目的。
由于车轮直径较大,难以用普通用具直接测量,因此车轮直径是车轮众多参数测量中较为难测的一个参数。目前,国内外一般采用机械式轮径尺来测量车轮直径。如公告号为CN 20872095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布的“一种铁路货车车轮直径检测尺”,便是通过固定的卡尺来对车轮直径进行测量。这种测量方式存在测量仪器较为笨重、测量方法复杂、误差较大等缺陷,而且测量车轮的直径较大时需要多个人进行操作,使用上也不方便。而且这类装置只能在检修厂房中对数据进行采集,无法在运行时实时获取车轮的直径信息。
因此,为了能够实时获取车轮的信息,国内外相关学者对如何能在运行时对车轮直径进行动态测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于车轮直径的动态测量,目前多采用基于光学测量技术,使用激光位移传感器进行数据的采集并分析计算。相关公告号如CN103693073A、CN105835901A、CN105946898A、CN104482870A等。其中公告号为CN103693073A的发明专利公布的“一种非接触式车轮直径动态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采用安装在钢轨一侧的激光位移传感器与涡流传感器进行车轮信息的采集。该装置需要激光位移传感器准确照射在车轮踏面滚动圆上,所以,要严格保证传感器安装在正确的位置上,对现场安装提出了较高要求。公告号为CN107415985A的发明专利公布的“列车车轮直径检测方法”,采用若干成像模块(包括工业相机、多线激光以及车轮定位传感器)来对车轮进行信息采集。虽然降低了安装要求,不需要对车轮精确定位,也提高了精度。但是所需传感器数目较多,经济性较差。
而且激光与图像测量的方式虽可以实现较低精度的动态检测轮径差,但车辆的速度不能高于30km/h,难以在车辆高速运行的过程中实时检测轮径差。以上这些测量技术存在精度低、误报率高、测量环境要求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箱振动的轮径差检测系统和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轴箱振动的轮径差检测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加速度传感器、信号采集器,以及轮径差判别器;其中:
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布置在轨道车辆的轴箱上,用于采集轴箱的纵向振动信号和横向振动信号,并将所述纵向振动信号和横向振动信号发送给所述信号采集器;
所述信号采集器用于根据所述纵向振动信号和横向振动信号,提取出轴箱的振动特征,并将所述轴箱的振动特征发送给所述轮径差判别器;
所述轮径差判别器用于根据所述轴箱的振动特征,判别同一转向架上的轮对的轮径差类别。
可选地,所述纵向振动信号包括左侧轴箱的纵向振动加速度、右侧轴箱的纵向振动加速度;所述横向振动信号包括任一侧轴箱的横向振动加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16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天时智能铁轨巡检平台及巡检方法
- 下一篇:一种密闭型旋转式密贴检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