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烟、多孔发热体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58033.2 | 申请日: | 201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9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许云书;徐中立;李永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565 | 分类号: | C04B35/565;A24F47/00;B22F1/00;B22F3/11;C04B38/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多孔 发热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多孔发热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制备混合原料,所述混合原料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数如下:陶瓷原料微粉20~90wt%、金属微粉1~45wt%、羧甲基纤维素钠5~12wt%、造孔剂0~70wt%;
至少通过将所述混合原料研磨第一预设时间来制备前驱体粉末,并且成型所述前驱体粉末,获得前驱坯体;
将所述前驱坯体烧结后,制得多孔发热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发热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微粉的质量百分数为20~40wt%。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孔发热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原料微粉包括碳化硅微粉,或/和所述金属微粉材质包括银或镍。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孔发热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原料微粉的粒径为10nm~500μm,或/和所述金属微粉的粒径为10nm~500μ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孔发热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原料微粉的粒径为30nm~200μm,或/和所述金属微粉的粒径为30nm~200μm。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孔发热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所述前驱体粉末,获得前驱坯体包括:将所述前驱体粉末过筛后,在130~180℃加热塑化压制或配入液体练泥成型得到前驱坯体。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孔发热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微粉材质为银;所述将所述前驱坯体烧结后,制得多孔发热体包括:将所述前驱坯体升温至400~500℃并保温1~3小时,再升温至720~980℃在空气气氛中烧结1~2小时后,制得所述多孔发热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孔发热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速率为10℃~100℃/min。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孔发热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微粉材质为镍;所述将所述前驱坯体烧结后,制得多孔发热体包括:将所述前驱坯体升温至400~500℃并保温1~3小时,再升温至1200~1600℃在惰性气氛中烧结1~2小时后,制得所述多孔发热体。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孔发热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孔剂包括木纤维、短碳纤维、碳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粉末中的至少一种。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孔发热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木纤维及所述短碳纤维的直径为10~200μm,长度为30~1000μm,所述碳粉及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粉末的粒度为50~500目。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孔发热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混合原料的方法包括:
将所述陶瓷原料微粉、所述金属微粉、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粉混合,得到初始原料;
将所述初始原料研磨第二预设时间,得到主料干粉;
将所述造孔剂加入所述主料干粉中,得到所述混合原料。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孔发热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3~5小时,或/和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为2~4小时。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孔发热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发热体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多孔发热体的位置相对的两个端面涂覆导电银浆,形成导电银浆层,然后在每个所述导电银浆层上连接导电引线。
15.一种多孔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多孔发热体制备方法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803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