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防治水稻病害功能的配方土壤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53936.1 | 申请日: | 201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6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樱红;徐明飞;章虎;王川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A01G24/10;A01G24/20;A01G24/30;A01G13/00 |
代理公司: | 52109 贵阳春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剑<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炭 配方 水稻植株 缓释剂 有机肥 土壤 光合作用 防治水稻病害 病害微生物 农业防治 生长周期 抑菌功能 植株根部 促生长 镁元素 重量份 虫害 抑菌 黏土 制备 稻谷 繁殖 水稻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治水稻病害功能的配方土壤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农业防治虫害领域。以重量份数计,配方土壤包括植物炭25~35份,黏土35~60份,有机肥10~20份以及缓释剂2~8份。本发明所选用的植物炭具有抑菌功能,可减少植株根部病害微生物的滋生繁殖。同时,在所添加的部分植物炭中,可为水稻植株提供充足的镁元素,且配合有机肥,可促进水稻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可提高稻谷的产量。由于该配方土壤中还添加有缓释剂,可使得抑菌促生长效果更佳持久,更加适合水稻的生长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防治虫害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治水稻病害功能的配方土壤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农业生产中,农药是指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害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剂,其被广泛用于农林牧业生产、环境和家庭卫生除害防疫、工业品防霉与防蛀等。显然,农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如下缺点:(1)容易改变土壤原有的组成结构,不利于环境的友好可持续发展;(2)分散性差,不利于植物的吸收;(3)功能单一,导致农户需要施用多种药剂。
为此,提供一种施药量少而防治虫害效果佳的新型土壤配方用于辅助种植农作物,是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治水稻病害功能的配方土壤及其制备方法,该配方土壤具有少施多效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防治水稻病害功能的配方土壤,以重量份数计,包括植物炭25~35份,黏土35~60份,有机肥10~20份以及缓释剂2~8份。
作为优选,所述植物炭选自金荞麦茎炭,椰子炭,苦楝炭,木薯炭以及玉米芯炭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有机肥包括生物肥以及通过在真菌分泌物中分离得到的次生代谢产物。
作为优选,分离得到次生代谢产物的真菌选自黄绿蜜环菌、青头菌以及红树植物根际土壤真菌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生物肥选自牛粪、猪粪以及鸡粪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缓释剂选自羟甲基壳聚糖、CoFe2O4-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以及硅藻土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该配方土壤以重量份数计,包括黏土35~60份,金荞麦茎炭5~15份,椰子炭3~8份,苦楝炭5~10份,木薯炭2~8份,玉米芯炭3~12份,黄绿蜜环菌次生代谢产物5~7份,青头菌次生代谢产物3~6份,红树植物根际土壤真菌次生代谢产物5~12份,牛粪5~15份,鸡粪4~9份以及羟甲基壳聚糖3~6份。
作为优选,该配方土壤以重量份数计,包括黏土45份,金荞麦茎炭10份,椰子炭6份,苦楝炭7份,木薯炭5份,玉米芯炭8份,黄绿蜜环菌次生代谢产物6份,青头菌次生代谢产物5份,红树植物根际土壤真菌次生代谢产物8份,牛粪12份,鸡粪7份以及羟甲基壳聚糖4份。
其中,金荞麦茎炭、苦楝炭、木薯炭具有抑菌功能,可减少植株根部病害微生物的滋生繁殖。同时,通过在植物炭中加入椰子炭,可增加其多种植物炭混合后的透气率,可增加氧气的进入,防止水稻出现烂根的病症。同时,玉米芯炭可为水稻植株提供充足的镁元素,促进水稻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可提高稻谷的产量。
并且,黄绿蜜环菌次生代谢产物,青头菌次生代谢产物,红树植物根际土壤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特含有的萜类物质,被水稻植株吸收后,可存储在细胞的液泡中,不仅对食用者的身体无害,长期使用可减少患炎症、流感的几率。同时,萜类物质存储在液泡中,可使水稻植株散发出一定的“气味”,驱除水稻的天敌,防止害虫咬食水稻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治水稻病害功能的配方土壤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39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