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熏烤鳗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37300.8 | 申请日: | 2019-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2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杨新;陆卓丽;陈玉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铭发水产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22C25/02;A22C25/14;A23B4/048;A23B4/06;A23L17/10;A23L27/00 |
代理公司: | 33246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3503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熏制 鳗鱼 孔洞 微生物生长 粘液 产品色泽 技术加工 喷雾烟熏 气体氛围 液体浸泡 油脂外溢 调味 苯并芘 喷雾液 烟熏液 烤鳗 气雾 烟熏 暂养 腌渍 加热 制备 微生物 浸润 冷冻 宰杀 脂肪 体内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烟熏烤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暂养、冰昏、宰杀、除粘液、剖割、调味腌渍、干燥、喷雾烟熏、冷冻,采用液熏技术加工熏制品,可在低温下实现熏制,缩短加热时间,因此,有利于控制油脂外溢、氧化和微生物生长,本方案利用喷雾液熏,气雾形态有助与即能如液体浸泡使烟熏液通过孔洞深入鳗鱼体内,又能如气体使鳗鱼浸润在气体氛围中,熏制更加彻底,节省熏制时间,降低产品苯并芘及有害微生物的含量,改善产品色泽,避免脂肪外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鳗鱼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烟熏烤鳗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鳗鱼加工是鳗鱼商品流通及销售的重要环节,是实现鳗鱼养殖与加工产业转换的关键,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鳗鱼养殖、加工和出口国家,然而目前鳗鱼加工产品形式单一,除烤鳗外,其他大宗的鳗鱼加工产品少,这导致鳗鱼产业受国外市场的影响非常大。
熏制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加工保藏方法,不仅加工工艺简单,而且可赋予食品独特的风味,鳗鱼是含脂量很高的鱼种,脱水速度较慢,熏烟沉积速度也较慢,如果采用传统的热熏工艺对其进行熏制,容易出现脂肪熔化、氧化的现象,失重过大,降低了其产品的综合品质,同时烟熏中的烟含有焦油、苯并芘等,使鳗鱼的有害物超标。此外,长时间的温熏还可能会造成微生物增殖而降低产品的安全性。 因此,防止鳗鱼熏制过程由于高温引起的油脂外溢和油脂氧化,并控制熏制时间,减少微生物增长,提高产品鲜度是熏鳗产品加工中必须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烟熏烤鳗的制备方法,降低产品苯并芘及有害微生物的含量,改善产品色泽,避免脂肪外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烟熏烤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暂养:将鳗鱼在含硅酸盐和钙的水溶液中停食蓄养12h;
(2)冰昏:4℃下将鳗鱼放入冰晕机,搅拌至鳗鱼昏迷;
(3)宰杀:用粗木棒猛击鳗鱼头顶至死;
(4)除粘液:在鳗鱼表面均匀涂抹上粘液去除剂A,然后用粘液去除剂B清洗,粘液去除剂A包括淀粉、粘蛋白水解酶、碳酸钙,粘液去除剂B包括冰醋酸,所述冰醋酸的pH值为3.5-4.5;
(5)剖割:一手持刀从鱼翅下的脊骨旁进刀, 并顺手沿着骨势割至鱼尾,肛门为止,再翻过头来,将头骨剖开,并对鳗鱼贯穿打孔;
(6)调味腌渍:涂抹食盐及调味料于鳗鱼表面,4℃下腌制鳗鱼2h后;
(7)干燥:捞出腌制好的鳗鱼,对流干燥,并用纱布包覆已干燥的鳗鱼;
(8)喷雾烟熏:以复合烟熏液与复合磷酸盐的混合物对步骤(7)所得的鳗鱼进行喷雾,升温直至鳗鱼中心温度至70℃,熏制2h。
(9)冷冻:取下纱布,自然冷却,预冷冻后再速冻,即得烟熏烤鳗。
优选地,所述复合烟熏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废弃茶树枝、山楂核混合物干燥、粉碎、过筛分级后,加入6%-10%的蔗糖,在100-200V干馏电压下热解30min-90min,低温静置72h后,利用活性炭吸附、过滤处理,使焦油和复合烟熏液彻底分离,所述废弃茶树枝与山楂核的质量比为3:1。
优选地,所述复合烟熏液与复合磷酸盐的投料比为4:1,所述复合烟熏液浓度为15%,所述复合磷酸盐包括质量分数如下组分:1份焦磷酸纳、1-4份三聚磷酸钠。
优选地,所述粘液去除剂A包括30-50份淀粉、10-15份粘蛋白水解酶、20-30份碳酸钙,所述粘蛋白水解酶的酶活为50万U/g。
优选地,所述硅酸盐和钙的摩尔比为1:3.5,所述水溶液的氨含量为1.5g/m3,溶氧量为12mg/L,pH值为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铭发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铭发水产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73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