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云端加密的FPGA动态配置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22027.1 | 申请日: | 201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8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利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21/76 | 分类号: | G06F21/76;G06F21/60;G06F9/445;G06F30/331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云端 加密 fpga 动态 配置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FPGA、微处理器、FPGA的动态配置、FPGA的加密配置、云端加密,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云端加密,由微处理器通过云端获取加密的配置数据,并使用内置在微处理器的解密算法进行解密,然后用解密后的数据来对FPGA进行动态配置的FPGA动态配置方法。本发明将FPGA的配置数据存储于云端,进行严格保护;由微处理器从云端通过加密通道获取数据,将加密数据解密后再用于FPGA的配置;既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对配置数据进行保护,防止非法获取和使用,又实现了能够对FPGA进行远程动态配置,达到了保密效果好又能灵活配置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FPGA、微处理器、FPGA的动态配置、FPGA的加密配置、云端加密,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云端加密,由微处理器通过云端获取加密的配置数据,并使用内置在微处理器的解密算法进行解密,然后用解密后的数据来对FPGA进行动态配置的FPGA动态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FPGA器件属于专用集成电路中的一种半定制电路,是可编程的逻辑列阵。FPGA的基本结构包括可编程输入输出单元,可配置逻辑块,数字时钟管理模块,嵌入式块RAM,布线资源,内嵌专用硬核,底层内嵌功能单元。由于FPGA具有布线资源丰富,可重复编程和集成度高,投资较低的特点,在数字电路设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FPGA的设计流程包括算法设计、代码仿真以及设计、板机调试,设计者以及实际需求建立算法架构,利用EDA建立设计方案或HD编写设计代码,通过代码仿真保证设计方案符合实际要求,最后进行板机调试,利用配置电路将相关文件下载至FPGA芯片中。PFGA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进行大量数据处理和并行运算的电子系统中。
在FPGA的应用系统中,每次上电后,都需要通过专门的配置方法,将配置数据传输给FPGA芯片,传输完成后,FPGA芯片才能实现预定的逻辑功能。FPGA的配置方法有多种,其中:下载线模式是通过JTAG下载线将sof文件下载到FPGA内部的RAM内部进行运行,掉电程序丢失,主要用于前期的调试阶段;外部Flash配置模式是将sof文件下载外部Flash中,上电FPGA主动去读取Flash加载程序的方式,掉电程序不丢失;外部微处理器配置模式是用外部微处理器来给FPGA发送配置数据。
在上述几种FPGA配置方式中,都存在如何防止配置数据被非法获取,导致研究成果泄露的问题。如果能够采用基于云端加密的FPGA动态配置方法,配置数据存储于云端,被严格保护;在上电配置的时候,由微处理器从云端通过加密通道获取数据,将加密数据解密后再直接用于FPGA的配置;则能够最大限度的对配置数据进行保护,防止非法获取和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将FPGA的配置数据存储于云端,进行严格保护;在FPGA上电配置的时候,由微处理器从云端通过加密通道获取数据,将加密数据解密后再用于FPGA的配置;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对配置数据进行保护,防止非法获取和使用的目的。
本发明使用了一个加密的云端服务器,该服务器配置了一个通信管理APP,存储了加密的FPGA配置数据文件。服务器的信管理APP提供了加密的访问接口,供远程客户端通过加密协议来获取数据。
本发明使用微处理器通过Internet网络来从云端服务器获取数据。获取数据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使用内置的加密协议传输通信密钥;第二个阶段是使用通信密钥来传输FPGA配置数据。
本发明使用的微处理器,内置了对称加密解密协议,用于进行通信密钥的解析。内置了非对称加密解密协议,用于进行FPGA配置数据的解析。
本发明由微处理器通过Internet网络来从云端服务器获取数据,再通过解密算法完成数据解密,并将解密后的FPGA配置数据存储在微处理器的内存中,然后分块将FPGA配置数据配置到FPGA中。
本发明采用了微处理器直接进行FPGA配置的工作方式,结合使用微处理器的GPIO对FPGA可以灵活地控制,实现全局或部分的配置更新,也可以实现运行态配置,达到了动态配置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220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