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非线性神经网络的液压伺服系统MRAC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10412.4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8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姚建勇;姚志凯;姚飞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21/08 | 分类号: | F15B2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沉雁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非线性 神经网络 液压 伺服系统 mrac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非线性神经网络的液压伺服系统MRAC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液压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转入步骤2;
步骤2、设计非线性神经网络,转入步骤3;
步骤3、设计基于非线性神经网络的液压伺服系统MRAC控制器,转入步骤4;
步骤4、运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进行稳定性证明,并运用中值定理得到液压伺服系统的半全局渐近稳定的结果;
步骤1中,所述液压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为
式(1)中:m和y分别为运动部件的惯性负载和负载位移;液压缸负载压差PL=P1-P2,其中P1和P2分别为液压缸进油腔和回油腔的压力;A为液压缸内腔的有效作用面积;B为有效粘性阻尼系数;为液压伺服系统的未建模干扰,t为时间变量;忽略外部泄漏,液压伺服系统的压力动态方程为:
式(2)中,液压缸进油腔的容积V1=V01+Ay,液压缸回油腔的容积V2=V02-Ay,V01为液压缸进油腔的控制容积,V02为液压缸回油腔的控制容积;βe为液压缸有效容积液体弹性模数;Ct为液压缸总内泄露系数;Q1为伺服阀进入液压缸进油腔的液压流量,Q2为伺服阀液压缸流出出油腔的液压流量;Qe1和Qe2分别为P1和P2动态方程的模型误差;忽略阀芯动态,则输入控制量u与阀芯位移成正比,则伺服阀的流量方程写成
式(3)中,ku为与输入控制量有关的总流量增益,Ps为液压油的进油压力,Pr为液压油的回油压力,指示函数IA(u)定义为
定义状态变量:则式(1)运动方程转化为状态方程:
公式(5)中,变量U=(R1/V1+R2/V2)u,变量变量变量变量变量变量变量令式(5)表示为
使用基于液压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参考的控制结构,则式(6)表示为
式(7)中,为可调输出向量,表示不确定状态矩阵,表示不确定输入矩阵,G(x,t)={0 d1(x1,x2,x3,t) d2(x1,x2,x3,t)}T表示非线性的未知扰动;一般,需要高反馈增益来抑制G(x,t)中的d1和d2,为了用神经网络补偿扰动,这里的扰动被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和状态变化有关G(x),其被随后设计的基于神经网络的估计器补偿,另一部分扰动则与时间变化相关G(t),即:
假设:G(x)与G(t)足够光滑,且
式(9)中,v1和v2都是未知常数;
步骤2中,设计非线性神经网络,具体如下:
对一个光滑函数表示为
f(x)=WTσ(VTx)+ε(x) (10)
其中,是一个给定的输入,在式(10)中,为隐藏层互连理想权值向量的输入,为隐藏层互连理想权值向量的输出,其中N1为输入层的神经元数量,N2为隐藏层的神经元数量,n为输出层的神经元数量;式(10)中表示激活函数,ε(x)为近似误差;
假设1:式(10)中的近似误差是有界的,且基于神经网络的通用近似性质,如果隐藏层足够大,那么近似误差无穷小;
基于式(10),f(x)的神经网络估计器被表示为
式中,为式(10)隐藏层互连理想权值向量的输入V的估计,为式(10)中的隐藏层互连理想权值向量的输出W的估计;隐藏层互连理想权值向量的输入V的估计差异和隐藏层互连理想权值向量的输出W的估计表示为
隐藏层输出误差表示为
其中,为隐藏层激活函数σ输出估计值,基于上述设计,神经网络估计特性的如下:
性质1:σ(VTx)的泰勒展开表达为
其中代表更高次项,通过将式(14)带入式(13)得到
其中隐藏层激活函数σ输出估计值的导数
性质2:权重是有界的,如:
其中||·||F和tr(·)分别表示F-范数和矩阵的迹;
步骤3中,设计基于非线性神经网络的液压伺服系统MRAC控制器,具体步骤如下:
液压伺服系统控制所需要达成的目标在于在有非线性扰动和参数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良好的跟踪表现,首先,定义跟踪误差
e=C(x-xm) (64)
其中参考状态来源于以下参考模型:
其中为模型状态矩阵,为模型输入矩阵,为参考模型的输入量;
参考量xm和为有界量,辅助误差信号定义为
其中,α为正常数,注意到误差信号r(t)式是与有关,所以是不可测量的;
以下通过液压系统的开环误差和闭环误差设计控制器:
将液压伺服系统的开环误差由式(8)改写成:
其中函数S(xm,x)表示为
S(xm,x)=G(x)-G(xm) (18)
结合辅助误差信号定义,得到
其中辅助函数定义为
其中为可测量回归方程;为Bo矩阵中的第三个常数,由参数化的方式进行定义:
其中,为正控制增益,c为正常数;
在式(19)中,表示参数估计误差,定义为
其中表示设计的参数估计常值,为式(7)中的Bo(t)的估计矩阵;
函数表示为
第二辅助函数定义为
定理1:使用中值定理
其中表示为
z(t)=[e r]T (26)
且ρ(||z||)为正全局可逆非递减函数;
基于式(9),得到下列不等式:||Nd1||≤ζ1,其中,ζ1、ζ2都是正常数,用三层神经网络近似ψ:
ψ=WTσ(VTxf)+ε(xf) (27)
其中,输入N1=4;
闭环误差系统:基于式(19)和式(27),最终控制输入u设计为
u=U/(R1/V1+R2/V2) (28)
其中,U定义为
其中定义为
其中β、ks均为正控制增益,α、c均为正常数;式(29)中的估计表示成向量形式由以下不连续映射自适应率表达:
其中γB>0为调节增益,由于r(t)未知,式(31)中的计算表示如下:
T表示矩阵的转置;
式(30)中的神经网络前馈项表示为
式(33)中的神经网络权值估计按以下方式实时更新:
其中,和都为正定对称常量矩阵,xf为参考状态;
将式(29)带入式(19),得
结合式(27)和式(33),上述等式改写为
其中,
Nd=Nd1+Nd2 (37)
Nd2定义为
辅助函数Nψ表示为
式(39)项由式(34)中的自适应率抵消;
假设
其中,ζ5、ζ6为已知正常数;
步骤4中,运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进行稳定性证明,并运用中值定理得到液压伺服系统的半全局渐近稳定的结果,具体过程具体如下:
定义辅助项NB
NB=Nd+Nψ (41)
将式(36)改写为
结合式(34)和式(40),得出下列不等式:
其中,ξ1、ξ2为已知正常数,基于上述设计,能够证明以下定理:
定理:式(28)-(34)所设计的液压伺服系统控制器能够使得输出跟踪误差满足:
随着t→∞,|e(t)|→0 (44)
当正控制增益ks足够大,β需满足:
证明:令为包含ω(t)=0的域,其中定义为
定义辅助函数为
式(47)中的函数L(t)表示为
由式(45)可得以下不等式:
由上式可得,P(t)≥0式(46)中的辅助函数定义为:
由于Γ1和Γ2都为常对称正定矩阵且α>0,可得φ(t)≥0令VL(ω,t)为连续可微正定函数,定义为
正定函数V(ω,t)满足下列不等式:
Θ1(ω)≤V(ω,t)≤Θ2(ω) (52)
如果式(45)中的条件满足,则式(52)成立,为连续的正定函数,为连续正定函数,其定义为
Θ1=η1||ω||2,Θ2=η2||ω||2 (53)
其中,矩阵η1和η2为
κmin表示矩阵的最小特征值,κmax表示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结合式(66)、式(47)、式(48)和式(50),转化为
使用式(31)和式(34),为确定上边界
参考杨氏不等式,上式被改写为
其中常数η3=min{α,ks},由式(48)得出下述表达
其中,对一些正常数v,为连续半正定函数,定义以下定义域:
通过式(52)-(59)的不等式推导出V(ω,t)∈L∞,所有信号有界且Θ(ω)在中是一致连续的;定义集合如下:
结合中值定理,得出下列表达
基于在式(26)中的定义,跟踪误差满足下列表达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041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具机的油压系统可程式无段压力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传感器固定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F15B 一般流体工作系统;流体压力执行机构,如伺服马达;不包含在其他类目中的流体压力系统的零部件
F15B21-00 流体致动系统的共有特征;不包含在本小类其他各组中的流体压力致动系统或其部件
F15B21-02 .来自存储或定时装置的程序控制的伺服马达系统;所用的控制装置
F15B21-04 .同流体性能有关的各种专门措施,例如,排气、黏度变化的补偿、冷却、过滤、预防涡流
F15B21-06 .特殊流体的利用,例如液体金属;使用上述流体的流体压力系统的特殊利用及其控制部件
F15B21-08 .包括电控设备的伺服马达系统
F15B21-10 .延迟装置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