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参与丹参酮生物合成的丹参CYP71BE37的基因克隆引物、功能及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793404.3 申请日: 2019-08-27
公开(公告)号: CN112522220B 公开(公告)日: 2022-08-09
发明(设计)人: 罗红梅;张建红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9/02 分类号: C12N9/02;C12N15/53;C12N15/11;C12N15/82;A01H5/06;A01H6/50
代理公司: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代理人: 崔自京
地址: 100193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参与 丹参 生物 合成 cyp71be37 基因 克隆 引物 功能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丹参中一条参与调控丹参酮合成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71BE37的编码基因序列;本发明所提供的CYP71BE37基因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基因编码蛋白质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检测了CYP71BE37在丹参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其在丹参花和根的周皮部高丰度表达;构建了CYP71BE37‑RNAi载体及CYP71BE37‑过表达(CYP71BE37‑oe)载体,通过发根农杆菌介导的丹参遗传转化获得转基因毛状根阳性株系;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分析发现,在CYP71BE37‑RNAi株系中,丹参酮类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而在CYP71BE37‑oe株系中,丹参酮类化合物含量升高。本发明提供的CYP71BE37具有催化产生丹参酮类化合物的能力,为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提高丹参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奠定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参与调控丹参酮生物合成的CYP71BE37的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

背景技术

中药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和根茎,是最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丹参具有扩张冠脉、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律失常、清除自由基和保护心肌、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治疗痛经、抗肿瘤、抗炎、保肝以及抗菌等药理作用。丹参酮类化合物和丹酚酸类化合物是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其中,丹参酮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丹参根及根的周皮中,包括二氢丹参酮I(DT-I)、隐丹参酮(CT)、丹参酮I(T-I)和丹参酮IIA(T-IIA)等,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丹参酮为二萜类化合物,其生物合成途径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萜类化合物前体异戊烯基二磷酸(IPP)和烯丙基二磷酸(DMAPP)的合成;第二部分是丹参酮骨架化合物——次丹参酮二烯的合成;第三部分是骨架化合物的修饰过程,包括氧化、甲基化、脱羧等。目前,丹参酮生物合成途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未被彻底阐明,主要是仍有大量参与丹参酮骨架化合物氧化的关键酶(主要为细胞色素P450)仍未被鉴定。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是一种血红蛋白结合蛋白,具有单加氧酶活性,是植物基因组中最大的超基因家族之一,也是参与植物次生代谢途径最大的氧化酶超家族,具有复杂的底物选择性和催化活性。CYP450在自然界以单体或二聚体的形式普遍存在,参与植物中多种化合物的修饰,特别是多结构类型的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相关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CYP450在植物次生代谢途径中的功能正在逐步得以验证。近年来,利用异源表达和RNA干扰等技术使得CYP450在紫杉酚、青蒿素、植物抗毒素等代谢途径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解析。

近年来,丹参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被初步解析,三个参与丹参酮类化合物结构修饰的CYP450基因CYP76AH1、CYP76AH3和CYP76AK1得到功能验证,其中,CYP76AH1催化次丹参酮二烯合成铁锈醇;CYP76AH3催化铁锈醇可以同时合成11-羟基铁锈醇、柳杉酚和11-羟基柳杉酚。CYP76AK1可分别羟基化11-羟基铁锈醇和11-羟基柳杉酚的C20位点生成11,20-二羟基铁锈醇和1,20-二羟基柳杉酚。据推测的丹参酮生物合成途径,仍会有其他CYP450参与丹参酮的生物合成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参与调控丹参酮生物合成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71BE37的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

本发明提供的CYP71BE37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本发明提供的CYP71BE3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本发明设计出了扩增CYP71BE37基因特异性片段的引物,其碱基序列如SEQ IDNO.3和SEQ ID NO.4所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34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