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治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93280.9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0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徐振华;蔡新;倪培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水工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C02F11/06;C02F11/02;C02F3/32;C02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100 江苏省南通市海***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泥 挖出 翻耕 复合改良剂 重金属 阻隔层 河道 堆放 黑臭河道底泥 技术方案要点 铺设 污染处理 运输费用 抛洒 调质 晾晒 河床 修复 运输 恢复 治理 | ||
1.一种城市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河道(1)底部25-30cm的底泥(11)进行疏挖并堆放至河道(1)两侧;
S2、在疏挖完成后的河道(1)底部铺设重金属阻隔层(12);
S3、将疏挖出的底泥(11)进行晾晒,期间通过翻耕设备(2)对底泥(11)进行翻耕;
S4、在对疏挖出的底泥(11)进行翻耕的过程中抛洒复合改良剂,并使得疏挖出的底泥(11)与复合改良剂混合均匀;
S5、将疏挖出的底泥(11)重新铺设至重金属阻隔层(12)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沿河道(1)两侧堆放的底泥(11)的宽度为河道(1)宽度的5%-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需将底泥(11)晾晒至其含水量为40%-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在翻耕底泥(11)时,将底泥(11)表面铺设呈波浪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在重金属阻隔层(12)上方铺设防渗层(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在底泥(11)铺设完成后,在底泥(11)内嵌置水生植物的种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耕设备(2)包括压辊(21),所述压辊(21)下方设有两对导向轨(22),两对所述导向轨(22)互相平行,所述压辊(21)两端壁均连接有可供任一对导向轨(22)抵接的导向轮(23),所述导向轮(23)与压辊(21)同轴心,所述导向轮(23)与压辊(21)的间距大于两导向轨(22)的间距,所述压辊(21)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固定套设有若干凸环(2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城市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翻耕时,先将两导向轨(22)放置于待翻耕的底泥(11)两侧,此后将压辊(21)两侧的导向轮(23)先放置于其中一对导向轨(22)上,此后滚动压辊(21),通过若干凸环(24)可将待翻耕的底泥(11)压制成波浪状,此后将压辊(21)两侧的导向轮(23)放置于另一对导向轨(22)上,使得若干凸环(24)位于之前压制的波浪状底泥(11)的若干顶点的正上方,此后滚动压辊(21),通过若干凸环(24)将之前压制的波浪状底泥(11)的顶端进行下压,以使得原处于内部的底泥(11)露出,从而使得底泥(11)各处均可暴露于空气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城市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河道(1)两侧的底泥(11)上方设有落料仓(3),所述落料仓(3)底壁设有若干落料孔(30),所述落料仓(3)底壁转动连接有若干对滚轮(31),若干对滚轮(31)分别抵接在其中一对导向轨(2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城市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将复合改良剂放置于落料仓(3)内,此后沿导向轨(22)的长度方向推动落料仓(3)即可通过若干落料孔(30)将复合改良剂均匀的落至待翻耕的底泥(11)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水工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水工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328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