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氨酯涂料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92543.4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7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余淡贤;黎明;崔俊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金银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8 | 分类号: | C09D175/08;C09D7/61;C08G18/4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许庆胜 |
地址: | 528100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氨酯涂料 生产工艺 聚醚多元醇 申请 重质超细碳酸钙 气相二氧化硅 纳米碳酸钙 生产效率 物料混合 异氰酸酯 分散剂 增塑剂 溶剂 催化剂 结皮 添加剂 | ||
本申请涉及聚氨酯涂料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氨酯涂料的生产工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聚氨酯涂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气相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钙、重质超细碳酸钙和增塑剂混合,得到第一物料,第一物料的含水量≤0.05%;将聚醚多元醇与异氰酸酯混合,得到第二物料,其中,聚醚多元醇的含水量≤0.05%;步骤2、将第一物料与第二物料混合,得到第三物料;步骤3、将第三物料与与溶剂、催化剂、添加剂和分散剂混合,得到聚氨酯涂料。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聚氨酯涂料的生产工艺,使得聚氨酯涂料的物料能均匀分散混合,减少物料的结皮现象,提高聚氨酯涂料的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聚氨酯涂料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氨酯涂料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聚氨酯涂料是目前较常见的一类涂料,可以分为双组分聚氨酯涂料和单组分聚氨酯涂料。双组分聚氨酯涂料一般是由异氰酸酯预聚物(也叫低分子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和含羟基树脂两部分组成,通常称为固化剂组分和主剂组分。这一类涂料的品种很多,应用范围也很广,根据含羟基组分的不同可分为丙烯酸聚氨酯、醇酸聚氨酯、聚酯聚氨酯、聚醚聚氨酯、环氧聚氨酯等品种。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较高的固体含量、各方面的性能都比较好。是目前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类涂料品种。主要应用方向有木器涂料、汽车修补涂料、防腐涂料、地坪漆、电子涂料、特种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等。
聚氨酯涂料的制备过程包含两个主要步骤,1、有低聚物多元醇参与,形成高分子量聚氨酯预聚体;2、剪切力作用下在溶剂中分散。双组分聚氨酯涂料的制备工艺,制备各种含羟基多元醇分散体或乳液,在搅拌下加入各种助剂(例如:催化剂、消泡剂、流平剂、增塑剂、溶剂、分散剂和其他添加剂),均匀搅拌形成羟基多元醇组分,将异氰酸酯组分按比例加入羟基多元醇组分制得。
工业上,多采用传统间隙式反应釜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所有物料如增塑剂、聚醚、重质超细碳酸钙、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钙等都直接加入反应釜内,物料分散差,混合不均匀,釜内物料易结皮,生产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聚氨酯涂料的生产工艺,使得聚氨酯涂料的物料能均匀分散混合,减少物料的结皮现象,提高聚氨酯涂料的生产效率。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聚氨酯涂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气相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钙、重质超细碳酸钙和增塑剂混合,得到第一物料,所述第一物料的含水量≤0.05%;
将聚醚多元醇与异氰酸酯混合,得到第二物料,其中,所述聚醚多元醇的含水量≤0.05%;
步骤2、将所述第一物料与第二物料混合,得到第三物料;
步骤3、将所述第三物料与溶剂、催化剂、添加剂和分散剂混合,得到聚氨酯涂料。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混合为混合脱水,所述混合脱水包括:将气相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钙、重质超细碳酸钙和增塑剂在脱水釜中进行混合脱水,得到含水量≤0.05%的第一物料;
所述第一物料脱水釜包括搅拌装置、过滤器、冷却器、真空泵和干燥气体罐;
所述搅拌装置设有粉料进口、液料进口、进气口、缓冲罐和抽真空口,所述搅拌装置设有温度调节机构,所述温度调节机构对所述搅拌装置内的物料加热;
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抽真空口上;
所述冷却器的气体进口通过所述过滤器与所述抽真空口管道连接;
所述缓冲罐的气体入口与所述冷却器的气体出口管道连接,所述缓冲罐的气体出口与所述真空泵的气体吸入口管道连接;
所述干燥气体罐的气体出口与所述搅拌装置的进气口管道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装置的搅拌温度110℃-130℃,所述搅拌装置的真空度小于-0.080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金银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金银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25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