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擦结构、摩擦零件和压缩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92005.5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4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丁少鹏;刘鹏飞;史正良;关蕴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0 | 分类号: | F04C29/00;F04C2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 代理人: | 朱栎;孙长江 |
地址: | 51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擦结构 表面织构 摩擦零件 压缩机 多层涂层 结合力 最外层 磨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擦结构、摩擦零件和压缩机。该摩擦结构包括基体以及在所述基体上依次结合多层涂层;所述基体与相邻所述涂层之间的第一接触面、两个相邻所述涂层之间的第二接触面和最外层所述涂层的外表面,均设为表面织构结构。采用基体与涂层以及相邻两个涂层再结合外表面,均设为表面织构结构,结合力强,且润滑稳定,减少异常磨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擦结构、摩擦零件和压缩机。
背景技术
泵体零部件表面,如转子压缩机中的滚子、法兰、滑片、曲轴等,涡旋压缩机中的动静涡旋盘、轴承、十字滑块等表面,经常发生磨粒、黏着、疲劳等磨损形式,严重衰减压缩机性能,进而影响其长寿命、可靠性要求。
为解决摩擦磨损问题,目前常用的主流方法为表面涂层处理与表面织构技术:经涂层处理后零部件的表面硬度与润滑性能获得极大提升,具有较好的耐磨性与较低的热导率,显著改善配副表面摩擦行为;表面织构技术通过精细加工方法,适当在运动副表面加工出按一定规则排列的微观纹理织构,可起到储存润滑油及杂质颗粒作用,且通过织构动压效应,提升流体膜承载能力,改善端面润滑状态,提高摩擦学性能。虽然上述两种方法均能改善运动副表面摩擦润滑行为,但目前所公开的技术大多从单一方面出发,来进行技术提升或方案改进,而未将两种手段有效耦合在一起,以获得摩擦性能与润滑特性更为优异的表面处理方式。
现有技术中也有提出两种手段同时使用的技术报道,如一种带有织构化涂层表面的基体及制备方法,采用双层错位分布的两种织构形貌,增强了硬涂层与基体材料之间以及软硬复合涂层之间的结合强度,表面既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起到自润滑的效果,又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延长基体使用寿命。
该技术中采用织构技术增强基体与涂层、涂层与涂层间的结合强度,但表面不具有动压润滑特性,无法维持端面的流体润滑状态,只能通过涂层自润滑性能起到润滑效果,涂层易受损伤破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摩擦结构、摩擦零件和压缩机,能减少摩擦结构表面的异常磨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擦结构,包括基体以及在所述基体上依次结合多层涂层;所述基体与相邻所述涂层之间第一接触面、两个相邻所述涂层之间第二接触面和最外层所述涂层的外表面,均设为表面织构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或第二接触面的所述表面织构结构剖切面形状为突向所述基体的半圆形、半椭圆形、锥形和梯形中的一个或多个。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面的所述表面织构结构包括向远离所述基体方向突出的凸起织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或第二接触面的所述表面织构结构采用光纤激光加工而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或第二接触面的所述表面织构结构的表面微观为连续地凹凸峰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或第二接触面的所述表面织构结构的深度为0~200μm。
优选地,所述外表面的所述表面织构结构为沟槽或/和微孔结构。
优选地,所述外表面的所述表面织构结构采用掩膜电解、压刻、微细超声波或化学蚀刻加工而成。
优选地,所述微孔为圆形、椭圆形、三节性、菱形、正方形、矩形或蜂窝形中一个或多个组合。
优选地,所述微孔的深度为1~50μm,直径为10~1000μm。
优选地,所述微孔为同一直径,或在润滑液进入所述微孔时沿润滑液流动方向孔径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基体相邻的所述涂层为硬质耐磨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20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泵体组件和压缩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制冷空调工程中的离心式水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