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智能特征学习的叠后地震反射模式识别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89377.2 | 申请日: | 2019-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11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钱峰;廖松杰;魏巍;胡光岷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G01V1/34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盛汇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 代理人: | 王伟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智能 特征 学习 地震 反射 模式识别 方法 | ||
1.一种基于智能特征学习的叠后地震反射模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叠后地震信号,采用同步压缩小波变换(Synchrosqueezed WaveletTransform,SST)对所述叠后地震信号进行时频变换;包括:
S11、获取叠后地震信号,对所述叠后地震信号中的一道数据s(t)进行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CWT),结果为
其中,ψ*表示母小波ψ(t)复数共轭,t表示时间,b表示母小波的时间平移因子,a表示母小波的尺度因子;Ws(a,b)表示小波系数,将所述小波系数映射到二维平面得到时间-尺度聚合的图像;
S12、根据时间域和频率域的能量相等,重写所述小波系数为
其中,表示s(t)的傅里叶变换,ξ表示s(t)的角频率;
所述母小波的傅里叶变换的能量集中在ψ=ω0处,s(t)的连续小波变换Ws(a,b)在时间-尺度平面内聚集在上尺度的直线,其中,ω0表示小波中心频率,ω表示信号中心频率;在任意点(a,b)处通过计算小波变换的偏导得到其瞬时频率ωa(a,b),对于满足Ws(a,b)≠0的小波系数,得到
S13、计算所述叠后地震信号的SST量值;
通过ωa(a,b)公式将信号参数从时间-尺度平面映射到时间-频率平面上,把每个点(b,a)转换为(b,ωa(a,b)),完成同步压缩,得到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时频分布;通过尺度离散化计算Ws(a,b),尺度间隔为Δak=ak-1-ak;当信号从时间-尺度平面映射到时间-频率平面的过程中,SST的量值Ts(ω,b)以ωl为中心的范围决定
其中,ak表示第k个离散尺度,满足区间|ωs(ak,b)-ωl|≤Δω/2,ωl表示第l个离散角频率;
S2、在时频域中构建数据矩阵;包括:
将每一道时频图像S按照时间轴的方向分成M个长度为Q=T/M的切片,每个切片互相不重叠,其中,T表示时间轴方向长度;Sm表示第m个谱图切片,信号经过同步压缩小波变换得到时频图像S可以表示为一组连续的时频切片S=[S0,...SM-1];分别对每个切片进行时间平均,每个时频图像转变为M个向量的组合;所述叠后地震信号有L个道即L个时频图像,第l个时频图像由一组向量表示,其中表示通过对时频切片求时间平均而获得的大小为P向量;对所有L个时频图像提取L组向量D(l),并逐列堆叠构建数据矩阵其中,D=[D(1),...D(L)],N=ML;
S3、对所述数据矩阵进行非负分解,得到叠后地震信号特征;包括:
基于非负矩阵分解(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NMF)的叠后地震信号特征学习;
计算所述数据矩阵的模并进行归一化处理,令其中,表示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的数据矩阵,P表示每一个样本的维度,N表示样本数目;
对X进行NMF运算,获得基矩阵U和系数矩阵V,其中,V中的列向量为特征向量,即用于表征叠后地震反射模式的叠后地震信号特征;
NMF的损失函数为
对所述损失函数求解获得最优解,目标函数为
其中,Y1和Y2为拉格朗日乘子,tr(·)表示矩阵的迹,上标T表示矩阵的转置;针对所述目标函数,对U和V求偏导数,为
根据所述目标函数的KKT条件,有其中i,j,k表示矩阵元素下标,得到U和V的迭代更新公式,对U和V进行迭代更新;所述迭代更新公式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特征学习的叠后地震反射模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S4、对所述叠后地震信号特征进行分类,并生成叠后地震相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937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