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建筑剪力墙套筒灌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89218.2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91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方毅;张金国;陈凯骎;张斌;孙楚;罗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弘岩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16 | 分类号: | E04C5/16;E04G21/02;E04G21/12;C04B28/02;C04B111/20;C04B111/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3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建筑 剪力 套筒 灌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剪力墙套筒灌浆方法,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两剪力墙通过插筋和套筒进行对接;步骤二:将灌浆机的枪头对准套筒的进浆口;步骤三:从套筒上方的出浆口向套筒内部伸入一钢丝;步骤四:将钢丝与振荡器进行对接;步骤五:向进浆口灌入灌浆料,待出浆口有灌浆料溢出的时候,继续灌浆,此时将钢丝慢慢拉出;步骤六;待钢丝完全被拉出之后,继续灌浆1~2s,之后马上用塞子塞紧出浆口;步骤七:待撤去灌浆机的枪头后,于1s内用塞子塞紧套筒的进浆口。通过边向套筒中进行灌浆,边通过钢丝向套筒中的灌浆料传递振动,这样使得混入灌浆料中的空气就容易从灌浆料中溢出,从而保证了灌浆料在套筒中的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剪力墙套筒灌浆方法。
背景技术
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或抗震墙、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重力}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破坏。
它分平面剪力墙和筒体剪力墙。平面剪力墙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升板结构、无梁楼盖体系中。为增加结构的刚度、强度及抗倒塌能力,在某些部位可现浇或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现浇剪力墙与周边梁、柱同时浇筑,整体性好。筒体剪力墙用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悬吊结构中,由电梯间、楼梯间、设备及辅助用房的间隔墙围成,筒壁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其刚度和强度较平面剪力墙高可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
墙根据受力特点可以分为承重墙和剪力墙,前者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如砌体墙;后者以承受水平荷载为主。在抗震设防区,水平荷载主要由水平地震作用产生,因此剪力墙有时也称为抗震墙。
剪力墙按结构材料可以分为钢板剪力墙、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配筋砌块剪力墙。其中以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最为常用。
其中,现有技术中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施工方式,普遍是采用预制装配的方式来进行的。针对于这类的装配式剪力墙而言,其结构中插筋是设于墙体顶部,套筒位于墙体的底部,且套筒开口向下。当套筒与插筋对接后,则能够向套筒内注浆,注浆方法是:用注浆机从套筒侧面下部的注浆管注浆,待上部的出浆管流出浆料后,表示浆料已注满,随即则停止注浆。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并且也有利于提高剪力墙的机械强度。
由于现有技术中,套筒是否被灌满唯一的参考就是上侧出浆孔是否有溢出的浆料,套筒在进行灌浆过程中是不可视的状态,出浆孔有溢浆实际上并不一定代表套筒必定被灌满了,灌浆即不可见,施工后期存在质量检验困难等问题。
例如,灌浆过程中有可能充入空气,短时间内空气无法排出,也能看见出浆孔溢浆,致使灌浆结束后套筒常会有不饱满的情况,严重影响连接质量,给结构安全带来隐患。因此,有必要进行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剪力墙套筒灌浆方法,其有效地降低了空气混入到灌浆料中的可能性,保证了剪力墙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剪力墙套筒灌浆方法,其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上下相邻的两剪力墙通过插筋和套筒进行对接;
步骤二:将灌浆机的枪头对准套筒下方的进浆口;
步骤三:从套筒上方的出浆口向套筒内部的下方伸入一钢丝;
步骤四:将钢丝位于套筒的部分与振荡器进行对接,使得振荡器能够向钢丝传递振动;
步骤五:灌浆机向进浆口灌入灌浆料,待套筒的出浆口有灌浆料溢出的时候,灌浆机继续灌浆,此时将钢丝从套筒中慢慢拉出;
步骤六;待钢丝完全被拉出之后,继续灌浆1~2s,之后马上用塞子塞紧出浆口;
步骤七:待撤去灌浆机的枪头后,于1s内用塞子塞紧套筒的进浆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弘岩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弘岩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92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