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槟榔育苗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85198.1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6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黄丽云;周焕起;刘立云;陈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4;A01C21/00 |
代理公司: | 44218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新蕊<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71339 海南***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槟榔 育苗专用肥 制备方法和应用 改良土壤结构 土壤微生物 复合菌剂 抗病虫害 土壤肥力 土质疏松 油茶饼粕 重量份数 生长 抗逆性 生根粉 无机肥 有机肥 出圃 定植 透气 椰糠 制备 发芽 施用 栽培 | ||
本发明涉及槟榔栽培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槟榔育苗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的槟榔育苗专用肥,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椰糠40‑50份,有机肥4‑6份,油茶饼粕15‑25份,生根粉2‑4份,无机肥3‑12份,复合菌剂0.1‑1份。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槟榔育苗专用肥的制备方法。在槟榔发芽至出圃定植期间,施用本发明所述的槟榔育苗专用肥,可以为槟榔苗提供持续的养分,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使槟榔苗生长迅速,长势健壮,土壤微生物丰富,土质疏松透气,可显著提高槟榔苗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为槟榔的良好生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槟榔栽培领域,特别是指槟榔育苗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槟榔(学名:Areca catechu L.)棕榈科槟榔属常绿乔木,原产马来西亚,在亚洲热带地区广泛栽培。在中国,槟榔主要分布云南、海南及台湾等热带地区。目前,槟榔主产区多采用种子繁殖。种子在苗床上进行催芽后进行装袋培育,待槟榔苗高度达到45厘米左右后,再定植到大田中。
槟榔生产期长达30~40年,选择优质种苗是高效栽培的先决条件。而培育优质种苗的支撑基础是育苗基质的选择。育苗基质不仅直接影响幼苗的生长速度和质量,更是影响到槟榔定植后的缓苗、开花结果以及鲜果产量。基质是育苗过程中广泛运用的基础物质,不仅需要考虑植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更需要考虑基质的保水性、透气性等对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从槟榔发芽至移栽到大田前,槟榔苗一般需要在苗圃中的育苗袋中培育 0.5-1.5年的时间。虽然海南槟榔种植历史已有2100多年,但科学管理意识淡薄。大多农户随意取“手边土”装袋育苗,容易导致养分缺乏或失衡,难以在整个育苗过程中满足槟榔苗生长的需求。此外,槟榔苗期水肥管理不到位或完全不管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为了获得高品质的槟榔苗,需要在育苗时及时为槟榔苗提供充足的营养。
目前专用于槟榔的肥料,大多是针对大田栽培的槟榔植株的,比如专利《一种用于槟榔的有机复合肥》(CN105198655A)、《槟榔控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72436A)、《一种槟榔促花保果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CN104649847A)、《一种槟榔幼龄期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CN104692939A)、《一种槟榔壮果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CN104692968A)。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槟榔育苗期专用的肥料,有利于槟榔在苗期正常生长,获得高品质的槟榔苗用于大田种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槟榔育苗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能够为槟榔苗提供持续的养分,提高槟榔苗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槟榔育苗专用肥,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椰糠40-50份,有机肥 4-6份,油茶饼粕15-25份,生根粉2-4份,无机肥3-12份,复合菌剂0.1-1份。
进一步,所述的复合菌剂包含以下组分:细黄链霉菌,淡紫拟青霉菌,哈茨木霉,硝化细菌。
进一步,所述的生根粉其活性成分为萘乙酸和/或吲哚乙酸。
进一步,所述的有机肥为家畜粪便,优选为羊粪、牛粪等。
进一步,所述的无机肥包括磷肥和钾肥,其比例为磷肥:钾肥=2-4:1-8。
进一步,所述的磷肥为磷酸一铵(NH4H2PO4)和/或磷酸二铵((NH4)2HPO4)。
进一步,所述的钾肥为氯化钾和/或硫酸钾。
一种槟榔育苗专用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配方量的椰糠、有机肥、油茶饼粕、无机肥和生根粉混合均匀后,加入复合菌剂,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51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