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明包埋制作油茶-山茶枝叶的标本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82023.5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3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忠;王湘南;陈隆升;许彦明;王瑞;彭邵锋;李志钢;彭映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3/00 | 分类号: | A01N3/00;G09B23/38 |
代理公司: | 43205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宁星耀 |
地址: | 410004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标本 枝叶 包埋 化学药品 标本制作 油茶 有效降低成本 透明高分子 瓦楞纸 标本保存 技术维护 绿色环保 透明 标本夹 柔软性 吸水纸 防虫 目测 防霉 制作 防腐 成型 压制 摆放 健康 维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明包埋制作油茶‑山茶枝叶的标本制作方法,它涉及标本制作技术领域;它包括以下步骤:选取健康的油茶‑山茶枝叶;把标本夹进报纸或标本吸水纸,每个标本中间加一层瓦楞纸;调整一下枝叶的摆放至最佳状态;目测标本色泽和干燥程度,以标本刚好干至基本能完全保持原形色、硬度和柔软性适中为最佳;对压制好的枝叶标本尽快进行透明高分子包埋成型,形成透明包埋标本。很好地解决了标本后续维护难的问题,标本一经制成无需后续采取防腐、防虫、防霉等技术维护措施,一劳永逸;减少使用化学药品,特别是避免了使用有毒化学药品进行制作,绿色环保;有效降低成本、延长标本保存和使用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标本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明包埋制作油茶 -山茶枝叶的标本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标本的普通制作方法最常见的是蜡叶标本(干制标本)、浸泡标本。这二种标本制作方法均难以做到简单一次性保持植物的绿色等原色泽。植物体之所以呈绿色是因为植物体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结构的中央有一个金属镁原子,叶绿素呈现绿色的原因就是由于含有镁原子的核心结构。叶绿素极容易分解破坏,且易溶解在酒精或福尔马林等保存液中,所以浸在酒精或福尔马林等保存液中的标本以及干制腊叶标本如果不进行保色处理就很容易褪色。当叶绿素与酸发生反应时,镁就分离出来,此时因叶绿素缺镁,所以植物就变成褐色,这种没有镁的叶绿素一般称为植物黑素。我们能把另一种金属铜原子放入黑素分子中,使叶绿素分子中的核心结构恢复原来的有机金属化合状态,植物体便获得了象叶绿素样的绿色物质,而重变绿。上述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式如下:以铜原子为核心的叶绿素分子结构很稳定,不容易分解破坏,且不溶于酒精或福尔马林中,所以经过如此处理的植物标本在保存液中或压制晾干后都可以保存绿色。将醋酸铜结晶加入50%冰醋酸溶液中直到饱和,即得母液,取1份母液/I4份水即配成保色液,将此液加热至85℃后,将待处理的植物放入,先看到植物绿色变成褐色,稍等片刻,又重新恢复绿色,用清水充分洗净,便可保存于保存液中,如干制标本即可进行压制.绝大多数植物的干制或浸制标本都可采用此保色法,对固定绿色的保色效果好,尤其是全草类;但操作相对麻烦,尤其是木化成度高的枝条;果实大者,操作时间较长,对叶与枝条有影响,且全株有明显煮熟的感觉;对叶子太薄、太幼嫩的植物在保色过程中因加热易煮软,不便铺展在标本纸上,因此不宜采用此法,如菠菜、苋菜、小白菜、旱金莲等;另外一些革质叶如女贞、海桐、桂花树、黄杨、构骨等,它们叶肉质厚,保色效果不理想;还有紫薇、天门冬等经保色后,叶易脱落,也不宜采用此法。油茶和山茶叶片具蜡质且较厚硬,也不适宜上述方法进行保色固色处理。
蜡叶标本及其它干制标本其植物茎叶、果实等干后原色泽会逐渐变成褐色,形态上干后缩水较严重或变形,导致标本制成后与原植物形态、大小以及色泽有很大差异,且永久保存较难,需要定期进行防腐、防虫、防霉等消毒、杀菌杀虫等处理,操作繁琐且工作量大,用到化学药品杀菌杀虫时还毒性重,不利于环保,对人对环境有较大危害;浸泡标本虽能短暂保留植物器官的形态,色泽通过化学固色能够保持一定的色泽,但保持时间也不长,需要不断更换和调制浸泡液,操作难度也较大,且浸泡液一般容易挥发且有一定毒性,对人对环境易产生不良后果。
现有技术中,蜡叶标本的枝叶则会变褐色,且干后变脆极易破裂损坏,而且很容易出现掉叶、枝叶等折断脱落现象,失去标本的完整性;采用蒸煮固色法对枝叶进行处理后再包埋,这是其它植物比较常用的方法,但在油茶-山茶枝叶上运用效果并不理想,经过蒸煮固色的叶片首先操作上非常麻烦,且不易操作成功,对叶片组织有较大的破坏作用,从而导致叶片的色泽泛黄、叶片变薄或易出现斑点,固色后也与原来的色泽相差较远,造成叶色的失真。其操作手法不易控制,而且要运用到蒸煮仪器和化学药品,增加成本,费时费材和费人工,同时也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未经湖南省林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20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