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缝合的胶原基角膜再生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72854.4 | 申请日: | 2019-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41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任力;孙晓敏;杨向璟;贾永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L27/24 | 分类号: | A61L27/24;A61L27/18;A61L27/5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罗啸秋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缝合 胶原 角膜 再生 修复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耐缝合的胶原基角膜再生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胶原加入到盐酸中溶解,然后加入EDC/NHS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加热浓缩,得到交联胶原溶液,经脱泡后加入到培养皿中至一定厚度,然后将PCL圆环平铺到交联胶原溶液底部,风干,清洗,得到复合膜;将所得复合膜在模具中经100~120℃热压二次成型,得到耐缝合的胶原基角膜再生修复材料。本发明所得耐缝合的胶原基角膜再生修复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耐手术中的常规缝合,并且角膜上皮细胞可以在本材料的表面上粘附和增殖,从而实现手术中角膜上皮细胞在植片上的快速上皮化,最终达到角膜缺损修复和角膜替代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缝合的胶原基角膜再生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角膜是人眼睛表面一个透明的,无血管的组织,它的完整性对于正常视觉非常重要。许多因素如机械、热、化学损伤及微生物感染等可使透明的角膜出现灰白色的混浊,从而引起视力减退,甚至失明,称为角膜病。角膜病患病率高、致盲性强。目前,在角膜损伤的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类固醇激素、胶原酶抑制剂、抗氧化等药物治疗和羊膜移植、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以及角膜移植等手术治疗,对于轻中度的角膜损伤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但对于累及角膜深层的损伤、严重基质瘢痕形成、新生血管形成及角膜缘干细胞失代偿者,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是目前角膜疾病患者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供体的缺乏、免疫排斥或者生物相容性、感染等问题,修复治疗难以获得很好的疗效并满足日益增加的医疗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异体角膜即人工角膜迫切需要。
近年来,组织工程角膜研究的兴起和发展为角膜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如猪角膜脱细胞基质、高分子聚合物、胶原及壳聚糖支架等。其中,脱细胞猪角膜基质因具有较好的透光率、生物力学性能及生物组织相容性,在动物实验和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是异种移植物,脱细胞处理后保留的细胞外基质具有潜在的抗原性;同时还具有传播潜在的动物相关性疾病的危险,因此其安全性尚需要长期的随访研究。另外,在合成替代角膜的各种材料中,重组人胶原蛋白被认为是用于制造角膜植入物有前景的材料,因为它的无毒性、非免疫原性和生物相容性。迄今为止,已有患者使用交联的重组人胶原蛋白角膜植入物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这些现有的植入物各有缺陷,包括拉伸强度不足,不利于常规缝合等。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缝合的胶原基角膜再生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耐缝合的胶原基角膜再生修复材料。本发明获得的角膜再生修复材料拥有胶原蛋白的活性,而且可实现耐缝合性,甚至可提供一定的光学效果。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耐缝合的胶原基角膜再生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1)将胶原(Col)加入到盐酸中溶解,然后加入EDC/NHS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加热浓缩,得到交联胶原溶液;
(2)将步骤(1)所得交联胶原溶液经脱泡后加入到培养皿中,然后将PCL(聚己内酯)圆环平铺到交联胶原溶液底部,风干,清洗,得到复合膜;
(3)将步骤(2)所得复合膜在模具中经100~120℃热压二次成型,得到耐缝合的胶原基角膜再生修复材料。
优选地,所述胶原是指源于牛跟腱的牛跟腱Ⅰ型胶原。
优选地,所述盐酸的浓度为0.01~0.05mol/L。
优选地,所述交联胶原溶液的浓度为5.0~6.5mg/mL。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交联胶原溶液加入到培养皿中的厚度为5~7mm。
优选地,所述PCL圆环的内径5.0mm,外径为10mm,厚为20~4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28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组织填充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高内聚双重交联人工玻璃体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