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车联网智能终端的车辆事故检测报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57060.0 | 申请日: | 2019-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0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鹏;冯智泉;江勇;张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亚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N7/18;G08B25/01;G08B25/08;G06K9/00 |
代理公司: | 44102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丽明<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10630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事故 车联网 智能终端 初始配置 图像信息 车内 检测 服务器 报警 服务器获取 避免误判 车辆数据 实时采集 信息上传 初始化 上传 跳转 预设 重复 | ||
本发明涉及车联网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基于车联网智能终端的车辆事故检测报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初始化车联网智能终端,从服务器获取所述车联网智能终端的初始配置规则;实时采集车辆数据,根据所述初始配置规则初步判断当前车辆是否处于异常情况,若是,则上传车内音或图像信息到服务器中;若否,则重复该步骤;服务器对所接收的车内音或图像信息进行二次判断是否发生车辆事故,若是,则根据预设的方式进行报警;若否,则停止本轮判断,并跳转执行上一步骤。本发明能够有效缩短车辆事故检测时间,降低信息上传频率,提高车辆事故检测判断的准确性,避免误判导致资源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联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车联网智能终端的车辆事故检测报警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私家车用户群体增大,道路上车辆的数量日益增多,交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面对在驾驶过程中遇到的意外情况,车辆用户一般采取报警或电话求助的措施,而该措施一般通过驾驶员或车辆搭乘人员采用手机或车载导航等载体拨打电话。然而该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当驾驶员遇到重大车祸时或当驾驶员正在被歹徒威胁人身安全时,无法使用手机进行报警或求助。
目前普遍应用于车辆中的车联网智能终端也能够实现车辆事故报警,其中智能盒子OBD上传车辆数据,服务器接收车辆数据后将异常信息发送到预先设置的通信终端,待接收通知的人员通过其通信终端接收异常信息后再进一步人工确认车辆是否产生事故或是否处于危险状况,并根据判断结果实施紧急报警或救援活动。但是车联网智能终端在对所采集的车辆数据进行判断时容易发生误判,容易产生资源浪费,且在发生事故时无法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车联网智能终端容易对车辆数据造成误判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车联网智能终端的车辆事故检测报警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车联网智能终端的车辆事故检测报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初始化车联网智能终端,并从服务器获取车联网智能终端的初始配置规则;
S2:实时采集车辆数据,根据所述初始配置规则初步判断当前车辆是否处于异常情况,若是,则上传车内音或图像信息到服务器中;若否,则重复S2步骤;
S3:服务器对所接收的车内音或图像信息进行二次判断是否发生车辆事故,若是,则根据预设的方式进行报警;若否,则停止本轮判断,并跳转执行S2步骤。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车联网智能终端对车辆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且通过从服务器获取的初始配置规则,对所采集的车辆数据进行判断,当车辆数据满足初始配置规则时,开启录音或摄像模式,对当前车辆内部录音或拍摄当前车辆内部的图像信息,然后上传至服务器中进行二次判断,根据上传的车内音或图像信息判断当前车辆是否发生车辆事故或是否被挟持,再根据预设的方式进行报警请求支援,从而缩短服务响应时间,提高系统判断的准确性。
优选地,S2步骤中,车联网智能终端采集的车辆数据包括车辆发动机转速、车辆加速情况、车辆刹车情况、车辆急转弯情况、车辆抖动值、GPS定位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初始配置规则包括以下六种规则中的一种或多种:
(1)车辆发动机转速超过1000,且GPS定位数据不变化,则判断异常;
(2)急刹车后30秒内GPS定位数据不变化,则判断异常;
(3)车辆抖动值大于阈值且30秒内GPS定位数据不变化,则判断异常;
(4)连续加速、减速、急转弯、急刹车,且连续次数大于10次,则判断异常;
(5)产生车辆抖动值后GPS定位数据不变化,且部分检测模块数据丢失,则判断异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亚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亚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70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