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波波形参数配置实现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47424.7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1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黄腾;郑凯;杨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熊猫汉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32249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彭雄 |
地址: | 21000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短波 短波通信设备 波形模块 网管终端 控制模块 应用软件单元 波形参数 转发 操作系统接口 配置实现系统 参数配置 配置参数 配置文件 硬件系统 主动上报 传输 操作系统 配置 部署 统一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波波形参数配置实现系统,包括短波波形模块、网管终端、短波通信设备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短波通信设备控制模块分别与短波波形模块、网管终端连接,将Web Service应用软件单元部署在短波通信设备控制模块中,所述Web Service应用软件单元接收来自网管终端的波形配置参数,经过处理后转发给短波波形模块,同时,接收短波波形模块的主动上报处理结果,转发给网管终端。本发明实现不同硬件系统之间波形配置文件的传输,统一各种操作系统接口下的短波波形参数配置。本发明解决了在各种操作系统下的短波通信设备平台中参数配置XML文件的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短波波形参数配置实现系统,属于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波形参数配置是短波通信设备开展通信业务的前提。短波通信设备现有波形参数配置方式主要是通过网口、串口下发波形配置参数。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对波形进行参数配置,对跨平台应用接口的处理是必须的。
如图1所示,现有短波通信设备,包括信道模块、预后选器模块、上变频模块、滤波模块、接口模块、交换模块、波形模块、控制模块、电源模块、高速RapidIO总线模块,其通过网口下发波形配置参数方式由TCP/IP协议传输,直接通过TCP/IP协议传输在跨平台时对应用接口的处理开销较大。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VxWorks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Web Service应用软件的短波波形参数配置实现系统,解决如图1所示的短波通信设备波形参数跨平台传输的问题,节省开发和维护成本。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短波波形参数配置实现系统,包括短波波形模块、网管终端、短波通信设备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短波通信设备控制模块分别与短波波形模块、网管终端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Web Service应用软件单元,所述Web Service应用软件单元部署在短波通信设备控制模块中,所述Web Service应用软件单元接收来自网管终端的波形配置参数,经过处理后转发给短波波形模块,同时,接收短波波形模块的主动上报处理结果,转发给网管终端。
优选的:所述Web Service应用软件单元包括服务端单元、面向波形客户端单元、面向网管客户端单元,其中;
所述服务端单元动态加载面向波形客户端单元和面向网管客户端单元,初始化并发布wsdl,绑定端口号,服务端单元根据端口号和IP地址判定接收的是来自网管终端的请求、查询消息还是来自短波波形模块的主动上报消息;若接收来自网管终端的请求、查询消息,则把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面向波形客户端单元,由面向波形客户端单元转发给短波波形模块,并读取面向波形客户端单元转发的来自短波波形模块的电子回执再转发给网管终端;若接收来自短波波形模块主动上报的完成回执,则转发给网管终端;
面向波形客户端单元接收服务端单元解析的来自网管终端的请求、查询消息,转发给短波波形模块,同时,它接收短波波形模块的电子回执,并转发给服务端单元;
服务端单元接收短波波形模块完成回执,并转发给面向网管客户端单元,面向网管客户端单元通过Soap发送给网管终端。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Web Service低耦合、跨平台的优点,实现不同硬件系统之间波形配置文件的传输,统一各种操作系统接口下的短波波形参数配置。将安装在不同操作系统计算机上短波波形参数配置到短波通信设备的控制处理模块中。本发明解决了在各种操作系统下的短波通信设备平台中参数配置XML文件的传输。此发明适用于短波通信设备接收网管下发的波形参数配置文件,本系统在跨平台传输时不依赖于硬件,可广泛应用于下一代组网短波通信设备的研制。
附图说明
图1为典型的短波通信设备模块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熊猫汉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熊猫汉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74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