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潮坪相碳酸盐岩储层分类标准确定方法、评价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45646.5 | 申请日: | 201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4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昱林;张岩;赵爽;邓美洲;曾焱;刘成川;段永明;吴亚军;高恒逸;李勇;陈丽花;王琼仙;王启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G06Q10/06;G06Q50/02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刘芸芸 |
地址: | 10002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潮坪相 碳酸盐 岩储层 分类 标准 确定 方法 评价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潮坪相碳酸盐岩储层分类标准确定方法、评价方法及装置,分类标准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识别样本的储集空间类型,划分储集空间组合;计算微观孔隙结构参数;交会分析各类储集空间组合的微观孔隙结构参数的分布范围,筛选各储集空间组合的敏感参数,其中,敏感参数用于识别储集空间组合类型;确定敏感参数的取值范围。评价方法包括基于上述方法得到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在分类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储层品质指数,对储层进行评价。本发明提供的分类方法确定识别储集空间组合类型的敏感参数,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潮坪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组合类别。在这种分类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储层的分类和评价,有利于得到更加准确的评价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层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潮坪相碳酸盐岩储层分类标准确定方法、评价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与国内已开发的大型礁滩相碳酸盐岩气藏相比(普光、元坝、磨溪),潮坪相碳酸盐岩气藏作为一种新的气藏类型,该类气藏储层总体厚度较大,横向分布稳定,地质储量大,但是具有单层厚度薄,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孔渗关系复杂等特点。这些因素制约了潮坪相碳酸盐岩储层的综合评价,进而导致气藏认识不清、开发技术政策不合理。因此,对于潮坪相碳酸盐岩进行准确的储层分类和评价,是气藏效益开发的基础和关键。
目前碳酸盐岩储层主要有三类划分方案:一种是按照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进行划分,可将碳酸盐岩储层按成因类型划分为4类,分别为:礁滩相储层、岩溶储层、白云岩储层、裂缝储层。该类划分方案属于宏观层面的划分,在储层评价时还需要细化。第二种是根据储集空间类型可将储层划分为孔隙、溶洞、裂缝三大类。根据储集空间组合不同,还可进一步细分为孔洞型、孔隙型、裂缝-孔洞型、裂缝-孔隙型、孔隙-裂缝型和裂缝型6类储集空间组合样式,这种划分方案能够较好解决碳酸盐岩储层由于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储层特征不明的问题,但是未考虑同一类储集空间组合物性差异,不够精准。第三种是基于物性参数,通常依据孔隙度大小进行划分,将微观孔隙结构参数机械地对应到各类储层,这种划分方案忽略了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类型多样的特点,同一类储层会出现渗透率、连通性和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差异极大的情况。此外,目前的储层分类评价方案主要依靠高压压汞实验获取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并且在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未考虑气井产能。
对于潮坪相碳酸盐岩储层,由于其储集空间多样,孔洞缝均有发育,不同类型储集空间微观孔隙结构差异较大,造成相同孔隙度下,渗透率差别很大,传统的储层分类方式造成各类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分布范围严重交叉重叠、特征不清,分类评价标准不够合理。因此,这类常规的储层分类评价方法不完全适用于潮坪相碳酸盐岩储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对于潮坪相碳酸盐岩储层,由于其储集空间多样,孔洞缝均有发育,不同类型储集空间微观孔隙结构差异较大,造成相同孔隙度下,渗透率差别很大,传统的储层分类方式造成各类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分布范围严重交叉重叠、特征不清,导致现有的分类评价标准不够合理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潮坪相碳酸盐岩储层分类标准确定方法及评价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潮坪相碳酸盐岩储层分类标准确定方法,用于确定储层中储集空间组合的分类标准,包括以下步骤:
识别样本的储集空间类型,划分储集空间组合;
计算微观孔隙结构参数;
交会分析各类储集空间组合的微观孔隙结构参数的分布范围,筛选各储集空间组合的敏感参数,其中,敏感参数用于识别储集空间组合类型;
确定敏感参数的取值范围,敏感参数的种类和取值范围即用于确定潮坪相碳酸盐岩储层中储集空间组合的分类标准。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在所述交会分析各类储集空间组合的微观孔隙结构参数的分布范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56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