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抗拉强度的多道次拉拔铜管管坯尺寸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44359.2 | 申请日: | 201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78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岳峰丽;刘劲松;王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0;B21C1/22;G06F113/14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李珉 |
地址: | 11015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抗拉强度 多道 拉拔 铜管 尺寸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抗拉强度的多道次拉拔铜管管坯尺寸计算方法,涉及铜管管材拉拔成形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确定管坯拉伸次数及拉伸道次的平均硬化值,并计算各道次管坯抗拉强度的乘积、各拉伸道次管坯延伸系数及各拉伸道次管坯壁厚;然后计算管坯的径差和、管坯外径公差及各拉伸道次管坯径差;最后计算各拉伸道次管坯外径。本发明方法在铜管材多道次拉拔成形过程中,考虑到金属在加工过程中的拉拔硬化与温度升高引起的软化现象,将抗拉强度参与在其中来完成变形量的设计,符合金属拉拔成形变形规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管管材拉拔成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抗拉强度的多道次拉拔铜管管坯尺寸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铜管材的多道次拉拔成形过程中,管坯尺寸的变化主要是根据双递减法、ZBL法与K系数法进行计算。这些方法仅仅是从几何关系进行设计,没有考虑金属管坯拉拔过程中产生的加工硬化现象,也没有考虑摩擦热与变形热导致的管坯软化现象,同时对设计人员的经验要求强,径差分配容易出现不合理现象,需要反复多次调试,适用范围存在很大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抗拉强度的多道次拉拔铜管管坯尺寸计算方法,根据管坯拉拔过程抗拉强度的变化计算管坯尺寸的变化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抗拉强度的多道次拉拔铜管管坯尺寸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计算管坯拉伸次数,如下公式所示:
其中,n为从管坯到成品管的拉伸次数,为设定平均道次延伸系数,其取值范围为1.45-1.75,λ∑为总延伸系数,对于铜管材:
其中,D0、S0分别为管坯外径及壁厚,Dn、Sn分别为成品管外径及壁厚;
步骤2:计算拉伸道次的平均硬化值Δσb,如下公式所示:
Δσb=(σbn-(σbn-σbr)/n-σb1)/(n-1)
其中,σb1为第一道拉拔后管坯材料的抗拉强度,σbr为拉拔过程管坯最高温度在100℃-200℃时的材料抗拉强度,σbn为第n道拉拔后管坯材料的抗拉强度,σb1、σbr、σbn通过拉伸实验测得;
步骤3:计算各道次管坯抗拉强度的乘积k,如下公式所示:
其中,i为拉拔道次;
步骤4:计算各拉伸道次管坯延伸系数λi,如下公式所示:
λi=λi-1*σb1/(σb1+i*Δσb) (2≤i≤n)
步骤5:计算各拉伸道次管坯壁厚Si,如下公式所示:
Si=Si-1-(S0-Sn)*λi/λ∑ (1≤i≤n)
步骤6:计算管坯的径差和Cz,如下公式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理工大学,未经沈阳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43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弹性圆柱薄壳强非线性振动的MLP方法
- 下一篇:一种机械设计参数优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