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滚动轴承内圈滚道及滚动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39940.5 | 申请日: | 201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52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纪敬虎;田朋霖;陈天阳;王浩;符永宏;华希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C19/16 | 分类号: | F16C19/16;F16C33/58;F16C33/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滚动轴承 内圈 滚道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滚动轴承内圈滚道及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内圈的滚道表面中心区域内设有动力润滑织构,所述动力润滑织构用于将滚道表面与滚动体表面分离,避免产生干摩擦;所述滚道表面侧边区域设有储油织构,且所述滚道表面侧边区域为滚道表面中心区域两侧的对称区域,用于在高负载下形成连续油膜;所述滚道表面上设有布油织构,且所述布油织构与动力润滑织构和储油织构部分重叠,用于使润滑油沿着滚动体运动方向运动。本发明可以通过动力润滑织构、储油织构和布油织构共同改善运行稳定性和润滑状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滚动轴承内圈滚道及滚动轴承。
背景技术
滚动轴承是重要的机械基础件,其工艺性能的高低,往往代表或制约着一个国家机械工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由于滚道表面的润滑不充分和磨粒捕获机制的缺失导致的滚道接触表面磨损或咬死是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滚道表面具有特定织构序列的高寿命滚动轴承,在滚道表面加工单一均匀织构阵列,有效减小了滚道表面的摩擦系数,延长了轴承寿命。但没有考虑到滚道的不同区域面临的受力情况不同,需要不同的润滑方案。同时,在滚动轴承承受径向冲击力时,单一织构阵列的韧性差,表面易发生干摩擦,此时表面织构反而增大了摩擦系数。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滚道和球表面具有织构序列的滚动轴承,在滚道、保持架和球表面加工特定序列的微凹槽织构,使运动过程中球表面的每个点都参与接触,磨损量均匀,提高了接触疲劳寿命。但该方案中,保持其运动轨迹依赖其高度的精密性,对加工工艺和材料的后处理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受交变载荷冲击时,其稳定运行轨迹可能发生跳动,增大了滚动轴承的不稳定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滚动轴承内圈滚道及滚动轴承,在滚动轴承滚道表面,利用激光微加工技术,在轴承滚道表面核心受力区域设置动力润滑织构,在滚道侧边区域布置储油织构,在滚道部分区域布置布油织构。通过分布在滚道核心受力区域的动力润滑织构的流体动压作用,将滚道表面与滚动体表面分离,避免产生干摩擦,改善接触面润滑条件;分布在滚道侧边区域的储油织构,能在承受径向冲击载荷时,储存从动力润滑织构中受挤溢出的润滑油,并且这部分润滑油在高负载下能在储油织构表面也形成连续油膜,增加产生流体动压效应的区域,抵抗冲击载荷,维持轴承稳定性。分布在滚道部分区域的布油织构,在转动惯性的作用下,将润滑油沿着运动方向泵送,保证了各个区域布油的均匀性,能够有效提升区域联合承载能力。此外,通过激光烧蚀作用在活塞销表面形成激光硬化层,省去了后续表面淬火工序,节能环保。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滚动轴承内圈滚道,所述滚动轴承内圈的滚道表面中心区域内设有动力润滑织构,所述动力润滑织构用于将滚道表面与滚动体表面分离,避免产生干摩擦;所述滚道表面侧边区域设有储油织构,且所述滚道表面侧边区域为滚道表面中心区域两侧的对称区域,用于在高负载下形成连续油膜;所述滚道表面上设有布油织构,且所述布油织构与动力润滑织构和储油织构部分重叠,用于使润滑油沿着滚动体运动方向运动。
进一步,所述滚道表面中心区域的横截面曲线弧度θ1与所述滚动轴承内圈滚道的横截面曲线弧度θ0的关系为:θ1/θ0=10-50%;所述滚道表面侧边区域横截面的单边曲线弧度θ2与所述滚动轴承内圈滚道的横截面曲线弧度θ0的关系为:2*θ2/θ0=50-90%;设有布油织构的所述滚道表面区域的横截面曲线弧度θ3与所述滚动轴承内圈滚道的横截面曲线弧度θ0的关系为:θ3/θ0=10-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99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