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36032.0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9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金孝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诸暨市路易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51;B60L53/302;B60L53/16;H02S20/20;H02J7/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35 浙江省绍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散热 功能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下表面与支撑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下表面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通过四个螺栓与外部安装支座螺纹连接,且四个螺栓分别位于底座上表面的四角处,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充电装置本体,所述充电装置本体的正面开设有线缆口,所述线缆口内延伸出充电线缆,充电线缆的一端与充电头的顶端相连通。该具有散热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通过设置散热装置、太阳能电池板、隔热板、进风口和出风口,降低了充电装置本体因为温度过高而自燃的概率,而且太阳能电池板供电节能环保,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满足了使用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多需要使用到充电桩来给车子进行充电,而常见充电桩多不具有散热设备,在天气炎热的夏天,充电桩由于内部充电时温度较高,可能会发生自燃,从而给停在附近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带来了危险,从而无法很好满足使用需要,具有一定的风险。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解决了在天气炎热的夏天,充电桩由于内部充电时温度较高,可能会发生自燃,从而给停在附近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带来了危险,从而无法很好满足使用需要,具有一定的风险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下表面与支撑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下表面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通过四个螺栓与外部安装支座螺纹连接,且四个螺栓分别位于底座上表面的四角处,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充电装置本体,所述充电装置本体的正面开设有线缆口,所述线缆口内延伸出充电线缆,所述充电线缆的一端与充电头的顶端相连通,所述充电线缆的另一端与充电装置本体内壁的缠绕装置相连接,所述充电头卡接在卡扣内,所述卡扣的右侧面与连接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右侧面与箱体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箱体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左侧面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箱体的左侧面与通孔的相对位置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内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进风口与通孔相连通,所述壳体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散热装置,所述箱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接有卡块,且两个卡块的上表面均与隔热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热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卡块的左侧面开设有卡孔,所述卡孔内卡接有滑杆,所述滑杆滑动连接在滑套内,所述滑套卡接在固定座的左侧面,所述滑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右侧面通过伸缩装置与凹槽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凹槽开设在固定座的左侧面。
所述箱体的正面通过两个合页与盖板的左侧面铰接,所述盖板的背面与箱体的正面搭接,所述盖板的正面与把手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右侧面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散热装置处于相对位置。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开关。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逆变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逆变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电机机身的左侧面与壳体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诸暨市路易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诸暨市路易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60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