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梭菌菌体蛋白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32246.0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75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蔺兴法;莫志朋;佟淑环;陈超;赵凌;王梦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36 | 分类号: | C07K1/36;C07K1/34;C07K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石景山***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菌体 蛋白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梭菌菌体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醪液与第一絮凝剂母液置入气浮机内,一次混合、一次絮凝后获得气浮浮渣;将获得的气浮浮渣与第二絮凝剂母液置入过滤设备中,二次混合、二次絮凝得到混合液;所述混合液在所述过滤设备中进行脱水浓缩后获得第一浓渣;将所述第一浓渣在干燥机中进行干燥获得梭菌菌体蛋白。本发明开发出了采用颗粒小、粘度大的醪液作为原料制备梭菌菌体蛋白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菌体蛋白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梭菌菌体蛋白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煤气生物发酵法生产燃料乙醇是新兴的高科技生产工艺,该工艺以工业的煤气为原料,以乙醇梭菌(Clostridium autoethanogenum)或杨氏梭菌(Clostridiumljungdahlii)等菌株为发酵菌,采用生物发酵法,经过预处理、发酵、蒸馏、脱水等工艺流程,生产出燃料乙醇,同时蒸馏产生醪液和余留水。其中余留水可以回用,醪液中富含蛋白质,对其进行分离、干燥等处理可以生产获得乙醇梭菌(Clostridium autoethanogenum)或杨氏梭菌(Clostridium ljungdahlii)菌体蛋白。
目前,大多菌体蛋白液中含有菌体、水分和粮食类或其他类的营养物质,其浓缩多采用离心浓缩、多效真空浓缩等技术。而醪液中含有梭菌菌体、盐和水分,其具有粘度大、梭菌菌体颗粒小、碎片多的特点导致梭菌菌体沉淀性能和可滤性能差;所以,由于醪液中的梭菌菌体颗粒小,无法对其离心浓缩;又因为醪液本身盐量高,采用真空浓缩仅仅是将水分蒸发,盐和菌体都留在了最后的产物蛋白粉中,且蛋白粉的灰分高,质量差。
因此,现在亟待开发适合从工业煤气生物发酵法生产燃料乙醇所得醪液中制备干燥梭菌菌体蛋白的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梭菌菌体蛋白的制备方法,以填补现有技术中没有适合梭菌菌体浓缩干燥的制备方法的空白。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梭菌菌体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醪液与第一絮凝剂母液置入气浮机内,一次混合、一次絮凝后获得气浮浮渣;
将获得的气浮浮渣与第二絮凝剂母液置入过滤设备中,二次混合、二次絮凝得到混合液;
所述混合液在所述过滤设备中进行脱水浓缩后获得第一浓渣;
将所述第一浓渣在干燥机中进行干燥获得梭菌菌体蛋白。
进一步地,所述梭菌为乙醇梭菌或杨氏梭菌。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设备为叠螺机或带式压滤机。
进一步地,在所述将醪液与第一絮凝剂母液置入气浮机之前还包括,
配制第一絮凝剂母液,
配制第二絮凝剂母液。
所述配制第一絮凝剂母液所用的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钠、聚合硫酸铝、聚丙烯酸钠等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配置第二絮凝剂母液所用的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钠、聚合硫酸铝、聚丙烯酸钠等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絮凝剂母液的质量浓度为0.05~0.5%,所述第二絮凝剂母液的质量浓度为0.05~0.5%。
进一步地,所述配制第一絮凝剂母液的温度控制为35~55℃,所述配制第二絮凝剂母液的温度控制为35~5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絮凝剂母液的体积为所述醪液的3~5%;所述第二絮凝剂母液的体积为所述气浮浮渣的2~5%。
进一步地,所述一次絮凝温度控制为30~50℃,所述二次絮凝温度控制为3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22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