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调整压紧角度的压板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24512.5 | 申请日: | 201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4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亮;刘驰;张承冰;林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地址: | 110034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板主体 压紧 压板装置 智能调整 连接轴 通槽 压板 高度调整装置 开口销 压紧端 维修保养成本 在数控机床 操作便利 夹持限位 通用性强 限位卡槽 制造成本 螺栓 上表面 下表面 压紧力 卡槽 穿插 施加 外部 延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调整压紧角度的压板装置,其包括压板主体、压紧端、连接轴、开口销、压板通槽、压紧限位卡槽和高度调整装置;压板主体的一端上表面连接压紧端;压紧端的一端延伸至压板主体的外部,并开设有夹持限位卡槽,压紧端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与压板主体连接;连接轴的末端设置开口销;压板主体的另一端下表面连接高度调整装置;压板主体的中央开设有压板通槽,压板通槽用于穿插螺栓,施加压紧力。本发明提供的智能调整压紧角度的压板装置,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便利,灵活性强,通用性强,维修保养成本低,可在数控机床上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调整压紧角度的压板装置。
背景技术
航空结构件的整体外观设计一般都较为复杂,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一般都要使用压板进行夹紧。通常使用的压板,只能实现水平压紧,压板与零件进行点或局部接触,在螺栓施加压紧力的同时,极易出现压板压伤零件的情况,同时还由于压紧力分布不均匀,致使零件装夹不牢,造成产品质量缺陷。为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工人经常在压板的一端制造出与零件压紧位置相同角度的坡口,来实现零件的压紧力均匀。这样一来,压板上加工的固定角度,很难实现不同角度零件的有效压紧,只能专项专用,具有局限性,通用性较差,对一些复杂形面零件,更是很难实现有效压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调整压紧角度的压板装置,将压板主体的一端设计增加了可灵活转动的压紧端,压紧端与压板主体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在压紧力作用下,压紧端会自动绕着连接轴旋转倾斜,实现压板压紧端与零件角度形面贴合,保证角度一致。不需要其它人为因素干预,使夹紧力均匀作用在零件上。另外,在压紧端,增设了压紧限位卡槽,限定了压板与零件接触的有效范围,避免由于压板与零件表面接触过多,在加工过程中刀具与压板碰撞的风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调整压紧角度的压板装置,其包括压板主体1、压紧端2、连接轴3、开口销4、压板通槽5、压紧限位卡槽6和高度调整装置7;其中,所述的压板主体1的一端上表面连接压紧端2;所述的压紧端2的一端延伸至压板主体1的外部,并开设有夹持限位卡槽6,夹持限位卡槽6用于限定智能调整压紧角度的压板装置与零件的接触面积,所述的压紧端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3与压板主体1连接,连接轴3将压板主体1所承载的压紧力传递给压紧端2,并且作为压紧端2的转动轴,将作用在压板主体1上的垂直向下的力转化成为压紧端2自动旋转的动力;连接轴3的末端设置开口销4,用以防止连接轴3在压板主体1中脱落;压板主体1的另一端下表面连接高度调整装置7,用于调节智能调整压紧角度的压板装置的高度;压板主体1的中央开设有压板通槽5,压板通槽5用于穿插螺栓,施加压紧力。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调整压紧角度的压板装置,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便利,灵活性强,通用性强、维修保养成本低,可在数控机床上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智能调整压紧角度的压板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智能调整压紧角度的压板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智能调整压紧角度的压板装置装夹零件的示意图。
图4为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智能调整压紧角度的压板装置装夹零件的截面图。
图中:1压板主体;2压紧端;3连接轴;4开口销;5压板通槽;6压紧限位卡槽;7高度调整装置;8螺母;9螺栓;10零件;11T型槽;12设备工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45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大型薄壁零件的无应力装夹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孔箱体压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