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云端、边缘端和设备端的分布式孪生卷积神经网络行人重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16623.1 | 申请日: | 201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28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彦明;杨天波;张以文;施巍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邦滋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5 | 代理人: | 吴晓娜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云端 边缘 设备 分布式 孪生 卷积 神经网络 行人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子通信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云端、边缘端和设备端的分布式孪生卷积神经网络行人重识别方法。本发明中,利用了一种分布式结构,使得在解决ReID问题时并非将所有输入数据上传至云端进行处理,尽量让ReID问题在本地端和边缘端解决。具体是通过在三端上设置退出点,进行联合训练从而得到一个满足本发明要求的优秀神经网络模型,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不仅在ReID的识别精度上有所提高,而且在数据通信代价上,有了很大改善,本发明可以适当改进拓展到多区域摄像机网络中,利用分布式实现ReID在现实中的应用,特别在城市安防和打击犯罪方面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涉及云、边缘和设备终端三个分布式端,孪生卷积神经网络(Siames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简称SCNN),行人重识别(Re-Identification,简称ReID)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云端、边缘端和设备端的分布式孪生卷积神经网络行人重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神经网络的兴起,使用深度学习方法解决ReID问题愈加能被诸多专家和学者接受,而且从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ReID的识别精度。与此同时,随着物联网的兴起,摄像机部署更加普遍化,这为在设备端上解决ReID问题提供了可能性。但目前在设备端和云端解决ReID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1)若将设备端数据卸载到云端进行处理,会带来较大的通信成本、时延及隐私问题;
2)若在设备端就近解决ReID,那么可能由于设备端内存而导致的网络层数限制,使得ReID结果精度达不到要求。
针对这些问题,本发明提出使用分布式计算方法来解决ReID问题。由云、边缘和设备组成的分层分布式计算结构,对于基于地理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的大规模智能任务,具有支持协调中心和本地决策、提供系统可扩展性等内在优势。
目前,使用深度学习解决ReID问题十分主流,而本发明则基于度量学习,并结合SCNN,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三端的分布式孪生网络(Distributed Siamese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简称DSCNN)来解决ReID这一问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云端、边缘端和设备端的分布式孪生卷积神经网络行人重识别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云端、边缘端和设备端的分布式孪生卷积神经网络行人重识别方法,利用分布式三端对SCNN网络进行映射并通过联合训练,最终实现ReID识别精度与通信开销的均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云端、边缘端和设备端的分布式孪生卷积神经网络行人重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取一个ReID数据集,将其分为行人库和待识别图像作为DSCNN的输入;
步骤2、输入图像经过本地SCNN网络处理,产生相应特征图;
步骤3、产生的特征图经过全连接层产生一系列特征向量:
步骤4、将所有特征向量上传到本地服务器,特征向量分为行人库特征向量和待识别特征向量,这两种特征向量组成特征向量对;
步骤5、从本地服务器中取一个特征向量对,采用余弦度量计算该行人特征向量对的相似度:
步骤6、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的特征向量对,遍历完则整个训练完成,得到最终的DSCNN模型,如果遍历未完成,则继续训练整个网络;
步骤7、若特征向量对遍历未完成,对整个本地端的SCNN网络使用反向传播进行训练,并得到loss函数值Jl:Jl(s,l)=ln(e-2sl+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学,未经安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66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