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CCP管道不中断输水修复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02973.2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0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复明;方宏远;翟科杰;赵鹏;潘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郑州维霖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72 | 分类号: | F16L55/172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赵磊;王唤霞 |
地址: | 516029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砂浆保护层 钢箍 修复 修补 断裂部位 管外壁 管壁 环周 输水 钢丝 中断 防腐处理 正整数 回填 紧贴 暴露 施工 | ||
本发明提供一种PCCP管道不中断输水修复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PCCP管道需修复部位和PCCP管道上需修复部位所在管外壁环周部位暴露出来;(2)对钢丝断裂部位进行清理,然后修补钢丝断裂部位脱落的砂浆保护层,形成修补后的砂浆保护层;(3)对修补后的砂浆保护层的所在的管外壁环周部位进行处理,形成良好的接触面;(4)在步骤(3)所得到的管壁的良好接触面处箍上紧贴管壁的钢箍,钢箍的数量为≥1的正整数;(5)对钢箍进行防腐处理,然后进行回填。该方法施工简便,便于操作,成本较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CCP管道断丝修复,尤其涉及一种PCCP管道不中断输水修复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PCCP管道经过长期运营通常带有一定损伤,再加上环境腐蚀、氢脆作用、管材制作误差、管道安装施工、材料缺陷等因素,致使PCCP管道预应力钢丝出现断裂,导致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爆管事故,对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针对以上所述断丝PCCP管道,需要进行加固和修复,以恢复原设计承压能力。
常见的修复加固方法有后张预应力法、外包混凝土法、内部衬钢法、内衬纤维布加固法等。后张预应力法是在断丝管外重新张拉预应力,然后在钢丝外喷射保护层,虽然可在不停水情况下进行补强加固并保证不断水,但其施工工艺复杂,如补强加固单根管还需考虑两侧管道的受力情况以及张拉接头的处理,成本较高。外包混凝土法是在损伤管外面包一层新的钢筋混凝土,但其沿管轴向却产生了结构性不均匀和刚度不均匀,可用于补强加固地震损伤的管和非均匀沉降导致损伤的管,适用于小口径管道。内衬钢板法是将钢筒管作为内衬插入进损伤管,然后将钢筒管恢复到与损伤管相似的圆形程度并进行必要的焊接,最后在内衬最损伤管之间灌入砂浆,虽然这种方法补强加固后的管道耐久性好、适应动荷载,但是费用较高,适用于补强加固较长管段,单根管道补强加固不经济。内衬纤维布加固法是在管道内部粘贴纤维织物,粘贴层数和粘贴方向依据管道损伤情况而定,虽然此种修复加固方法不用进行开挖、不影响管周围交通运行,但是修复期间需停水维修、大面积补强加固耗时长、纤维布粘贴完成后需经过足够的时间保证粘接强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PCCP管道不中断输水修复加固方法,该方法施工简便,便于操作,成本较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PCCP管道不中断输水修复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PCCP管道需修复部位和PCCP管道上需修复部位所在管外壁环周部位暴露出来;(2)对钢丝断裂部位进行清理,然后修补钢丝断裂部位脱落的砂浆保护层,形成修补后的砂浆保护层;(3)对修补后的砂浆保护层的所在的管外壁环周部位进行处理,形成良好的接触面;(4)在步骤(3)所得到的管壁的良好接触面处箍上紧贴管壁的钢箍,钢箍的数量为≥1的正整数;(5)对钢箍进行防腐处理,然后进行回填。
所述步骤(3)中,对修补后的砂浆保护层的所在的管外壁环周部位进行打磨或使用砂浆涂抹,形成平整圆周表面,即为良好的接触面。
所述步骤(3)中,砂浆为环氧砂浆。
所述步骤(4)中,钢箍包括弧形钢夹片,及把弧形钢夹片连接成圆环的紧固装置。
一个钢箍包括至少两个弧形钢夹片,相连的两个弧形钢夹片之间通过紧固装置连接。
弧形钢夹片两端设有螺孔,两个相连弧形钢夹片之间的螺孔相对应,且两个相连弧形钢夹片的相对应螺孔之间穿有螺栓,螺栓上通过与螺栓配套的螺母旋紧,调节弧形钢夹片的预紧力。
一个钢箍包括一个弧形钢夹片,弧形钢夹片两端设有相对应的螺孔,弧形钢夹片套在管壁上,弧形钢夹片之间的两端螺孔之间穿有螺栓,螺栓上通过与螺栓配套的螺母旋紧,调节弧形钢夹片的预紧力。
所述的PCCP管道为内衬式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或埋置式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的技术方法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郑州维霖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郑州维霖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29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