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元多域一体化目标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99830.0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9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伟;谢京华;陈玉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41 | 分类号: | G01S7/41;G01S7/539;G01S13/86;G01S13/87;G01S15/02;H04B11/00;H04B13/02 |
代理公司: | 11372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大建;张杰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目标识别系统 原始目标 信息交互装置 判定 目标识别 敏性 海上目标 判定结果 融合处理 信息资源 多层级 跟踪 多域 转发 采集 汇聚 一体化 军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元多域一体化目标识别方法及系统,包括:目标识别系统采集原始目标信息;所述目标识别系统基于所述原始目标信息对目标的敌我属性进行判定;所述目标识别系统对所述原始目标信息进行时敏性判定;所述目标识别系统对目标进行跟踪并对跟踪难度进行判定;所述目标识别系统根据所述原始目标信息的时敏性对所述原始目标信息进行多层级目标识别融合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发送给信息交互装置;所述信息交互装置将判定结果和/或处理结果进行转发。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识别体系不完备、水下识别手段缺失以及海上目标识别信息资源汇聚难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军事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目标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上多元多域一体化目标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代高科技战争中,如何迅速、准确、安全地实现识别目标,已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目标识别贯穿于整个作战过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作战决策手段,与战争、战役的成败有着密切的联系。快速、实时、准确、可靠地识别目标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先决条件,是各军兵种实现联合作战的重要前提。
目前,国外目标识别系统主要包括以北约MARK系列和俄制“口令”、“卫士”为典型代表的雷达敌我识别器系统,以及战场目标识别系统(BTID)、单兵识别系统(DSID)、基于无线电的战斗识别系统(RBCID)、战斗识别系统(CID)、水下识别系统(UIFF)等。从国外目标识别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外在拓展识别系统功能、提升系统能力基础等方面,持续挖掘识别器的潜力,系统从单一识别模式发展为包括识别、态势感知、数据传输等多种工作模式,同时不断提升针对水下目标的识别能力。
我国的目标识别技术发展水平已经逐步追近国外先进水平,甚至部分性能已有超越,但从识别体系来讲,我国海上作战目标识别系统还存在以下问题:对水下识别的研究集中在水下相对定位与信息交互,以及基于经验的人工判读等方面,在水下识别体系结构、组网、信息处理等技术方面研究不完善。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海上多元多域一体化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海上目标识别体系的全域发展,为目标识别达到“海陆空天潜岸全域覆盖”提供技术支撑,具有较好的军事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标识别体系不完备、水下识别手段缺失及海上目标识别信息资源汇聚难。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元多域一体化目标识别方法,包括:
步骤1,目标识别系统采集原始目标信息;
步骤2,所述目标识别系统基于所述原始目标信息对目标的敌我属性进行判定,若目标属性为敌方目标,则执行步骤3,若目标属性为非敌方目标,则执行步骤4;
步骤3,所述目标识别系统对所述原始目标信息进行时敏性判定,然后执行步骤5;
步骤4,所述目标识别系统对非敌方目标进行跟踪并对跟踪难度进行判定,根据跟踪难度系数的范围对所述原始目标信息进行时敏性判定;
步骤5,所述目标识别系统根据所述原始目标信息的时敏性对所述原始目标信息进行多层级目标识别融合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发送给信息交互装置;
步骤6,所述信息交互装置将判定结果和/或处理结果进行转发。
优选地,对所述原始目标信息进行时敏性判定具体为:
对所述原始目标信息的目标价值及威胁性进行判定,若判定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判定为高时敏性目标信息;若判定结果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判定为中时敏性目标信息。
优选地,根据跟踪难度对所述原始目标信息进行时敏性判定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98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T/R模块测试电路
- 下一篇:一种场面监视雷达的三维恒虚警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