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战斗部壳体抗毁伤效果分析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93885.0 | 申请日: | 201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87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朱敏;王盛凹;李彪;陈玲;邓志渊;吴飞;郭明;洪昊;黄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B35/00 | 分类号: | F42B35/00 |
代理公司: | 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明月<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43003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战斗部 壳体 元模型 材料参数 参数模型 使用控制 数值模拟 影响因子 炸药爆炸 炸药 爆炸冲击 开放空间 壳体材料 效果分析 炸药材料 分析 | ||
1.一种战斗部壳体抗毁伤效果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材料参数模型,所述材料参数模型包括炸药材料参数模型、空气材料参数模型和战斗部壳体材料参数模型;
基于所述材料参数模型,建立炸药有限元模型、空气有限元模型和战斗部壳体有限元模型;
基于所述炸药有限元模型、空气有限元模型和战斗部壳体有限元模型,使用控制影响因子与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战斗部壳体受空气中炸药爆炸冲击的毁伤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战斗部壳体抗毁伤效果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炸药有限元模型、空气有限元模型和战斗部壳体有限元模型,使用控制影响因子与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战斗部壳体受空气中炸药爆炸冲击的毁伤效果的步骤,具体为:
选取所述战斗部壳体有限元模型上壳体轴线与所述炸药有限元模型的爆心所构成的平面内,与所述爆心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的点作为测算点;
对所述战斗部壳体的底座进行固定约束,对空气施加Flow-out边界条件,在五组不同锥角下,保持所述测算点与爆心之间的距离固定不变,保持比例距离不变,采用中心起爆方式,计算获得所述测算点在不同锥角下的冲击响应和径向形变;
基于所述测算点在不同锥角下的冲击响应和径向形变,分析所述战斗部壳体的毁伤机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战斗部壳体抗毁伤效果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材料参数模型,建立炸药有限元模型、空气有限元模型和战斗部壳体有限元模型的步骤,具体为:
采用欧拉网格建立炸药有限元模型和空气有限元模型,采用拉格朗日网格建立战斗部壳体有限元模型,其中所述炸药有限元模型、空气有限元模型和战斗部壳体有限元模型均采用Solid185六面体网格单元;
分别设置所述炸药有限元模型、空气有限元模型和战斗部壳体有限元模型的网格分布类型、单元尺寸和单元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战斗部壳体抗毁伤效果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测算点在不同锥角下的冲击响应和径向形变,分析所述战斗部壳体的毁伤机理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测算点在不同锥角下的冲击响应,分析冲击响应随时间变化和锥角变化的趋势;
基于所述测算点在不同锥角下的径向形变,分析径向形变随时间变化和锥角变化的趋势。
5.一种战斗部壳体抗毁伤效果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参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材料参数模型,所述材料参数模型包括炸药材料参数模型、空气材料参数模型和战斗部壳体材料参数模型;
建模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材料参数模型,建立炸药有限元模型、空气有限元模型和战斗部壳体有限元模型;
分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炸药有限元模型、空气有限元模型和战斗部壳体有限元模型,使用控制影响因子与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战斗部壳体受空气中炸药爆炸冲击的毁伤效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战斗部壳体抗毁伤效果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模块具体包括:
测算点选取子单元,用于选取所述战斗部壳体有限元模型上壳体轴线与所述炸药有限元模型的爆心所构成的平面内,与所述爆心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的点作为测算点;
计算子单元,用于对所述战斗部壳体的底座进行固定约束,对空气施加Flow-out边界条件,在五组不同锥角下,保持所述测算点与爆心之间的距离固定不变,保持比例距离不变,采用中心起爆方式,计算获得所述测算点在不同锥角下的冲击响应和径向形变;
分析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测算点在不同锥角下的冲击响应和径向形变,分析所述战斗部壳体的毁伤机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战斗部壳体抗毁伤效果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模模块具体用于:
采用欧拉网格建立炸药有限元模型和空气有限元模型,采用拉格朗日网格建立战斗部壳体有限元模型,其中所述炸药有限元模型、空气有限元模型和战斗部壳体有限元模型均采用Solid185六面体网格单元;
分别设置所述炸药有限元模型、空气有限元模型和战斗部壳体有限元模型的网格分布类型、单元尺寸和单元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388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