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交中途站设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87979.7 | 申请日: | 201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9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徐辉;李晋;谭振霞;张海军;顾天奇;江勇东;陈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21512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通规划 站点位置 站台位置 公交车 横向位置 交通设计 交通组织 有效解决 运行特征 纵向位置 分析 站台 交通管理 参考 优化 调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交中途站设置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依据前期调查,获取并整理公交中途站位置设置的信息,包括公交中途站纵向位置和公交中途站横向位置;S2、根据S1所得的公交中途站位置设置的数据,对公交车进出公交中途站的运行特征进行分析;S3、根据S2所分析的结果进行公交中途站的站台设置,包括站台位置、站点位置和站位设置。本发明提供一种公交中途站设置方法,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对公交车中途站的站台位置、站点位置以及站位位置进行调研、分析和实施建议,能够为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及交通组织优化的实施提供依据和参考,有效解决现有交通规划设计不能因地制宜的弊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交通规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交中途站设置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公交车准点性差、服务质量差等因素,使得公交出行失去了吸引力,公交出行分担率有了逐年下降的趋势。此外,在公交中途站位置出现交通混乱、拥挤显现比较严重,影响了社会车辆与公交车辆的通行能力。因此,公交中途站泊位通行能力的分析研究是我国城市公交发展急需研究的核心问题。
公交中途站规范化设置是保证公交运行通畅、提高公交通行能力的必要措施。目前,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规范与标准均对公交中途站的设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一方面,由于设置的标准分布较为分散、不成系统,且对地方实际情况的针对性不强,因此会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与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公交中途站设置方法,针对地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建议,能够为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及交通组织优化的实施提供依据和参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公交中途站设置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公交中途站设置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依据前期调查,获取并整理公交中途站位置设置的信息,包括公交中途站纵向位置和公交中途站横向位置;
S2、根据S1所得的公交中途站位置设置的数据,对公交车进出公交中途站的运行特征进行分析;
S3、根据S2所分析的结果进行公交中途站的站台设置,包括站台位置、站点位置和站位设置;
S4、根据S1、S2和S3所得到的数据提出公交中途站设置的一系列建议方案。
进一步地,S1包括以下内容:
(1)公交中途站纵向设置包括交叉口进口道、交叉口出口道和路段;
(2)公交中途站横向设置包括直线式公交中途站和港湾式公交中途站。
进一步地,S2所述的公交中途站的运行特征的分析内容包括交叉口间无站运行特征分析、交叉口间有站运行特征分析和公交进出站的过程分析。
进一步地,S3包括以下内容:
(1)站台位置包括沿人行道边缘设置的公交站台、沿机非分隔带设置的公交站台和沿中央分隔带设置的公交站台;
(2)站点位置包括站点间距和站点覆盖率;
(3)站位设置包括路段设置和交叉口设置。
进一步地,S3包括的路段设置包括路段上迎面错开设置和路段上背向错开设置,路段上迎面错开设置和路段上背向错开设置均采用尾尾相接的方式,将人行横道设置在公交中途站的尾部,而且人行横道设置成Z型结构。
进一步地,S3包括的交叉口设置将拓宽车道与公交中途站作一体化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未经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79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