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CsPrx25超量表达提高柑橘对溃疡病抗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87674.6 | 申请日: | 201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51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何永睿;陈善春;邹修平;龙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53 | 分类号: | C12N15/53;C12N15/29;A01H5/00;A01H6/78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李英 |
地址: | 40000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csprx25 超量 表达 提高 柑橘 溃疡 抗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sPrx25超量表达提高柑橘对溃疡病抗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克隆柑橘CsPrx25基因编码序列,然后进行超量表达载体构建;(2)超量表达载体转化柑橘,得到转基因植株。该方法将一个编码过氧化物酶的基因过表达载体整合到柑橘中,有效提高柑橘对溃疡病的抗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CsPrx25超量表达提高柑橘对溃疡病抗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柑橘溃疡病(Citrus bacterial canker,CBC)是由地毯黄单胞杆菌柑橘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Xcc)所引起的检疫性细菌病害,严重影响着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袁承东等,1997;Pitino et al,2015)。溃疡病菌主要侵染柑橘叶片、枝梢、果实等,其中苗木、幼树受害较为严重。病树会出现落叶、枯梢、树势衰弱以及落果等现象,严重的影响了柑橘的产量和品质(何秀玲等,2007)。在溃疡病菌发病初期,柑橘叶片表层首先出现针头般大小的油渍状圆斑,随着病原菌的生长,圆形斑逐渐变得凸起,出现白色、黄色的海绵状脓疤,呈现木栓化及火山口的形状,脓疤颜色变暗发展为褐色病斑,在病原菌的刺激下叶片畸形生长,最终导致叶片上下表皮破裂,木栓化而死亡。果实感染溃疡病后会发生病斑开裂,影响外观和品质,使得经济价值大打折扣。感染严重者,会造成大面积果树枯萎坏死,毁林毁园,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给柑橘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何秀玲等,2007)。
目前,对柑橘溃疡病的预防只能是加强检疫防范,避免溃疡病的传播和感染。柑橘溃疡病菌可以随风雨传播,也可以通过果实、苗木、接穗运输而长距离传播,防不胜防(何君等,2016)。果园一旦感染溃疡病,可以通过化学防治、生物拮抗防治、加强人工管理防治等方法来缓解溃疡病对果园的危害程度,减缓毁园速度,但是治标不治本(陈力等,2008)。培育抗溃疡病品种是最根本有效的方法。但是柑橘有高度杂合、单雄(雌)不育的特点,传统的杂交育种在柑橘育种中周期长、效率低。抗溃疡病柑橘品种迟迟没有培育出来。而分子育种具有效率高、可控性强的特点,在培育柑橘抗溃疡病新品种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陈善春等,1996;Peng et al,2017)。
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植物抵抗病原菌的过程中进化出一套复杂的免疫防护系统。病原菌的入侵,会引起柑橘体内活性氧的变化,例如过氧化氢(Almagroet al,2009)。正常状态下,过氧化氢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存在柑橘体内,一旦感染溃疡病菌后,体内过氧化氢含量迅速增多,这种过氧化物能够营造不利于病菌生活的微环境,同时将信号传递至植物防卫系统的下游,激发抗病基因的表达,从而使柑橘抵抗溃疡病的能力提升。Class III过氧化物酶(Prx)可以维持细胞活性氧的平衡,使得活性氧浓度不会过高而使植物细胞坏死(Li et al,2015)。同时,Class III过氧化物酶也可以参与细胞壁木质素的合成(Kidwai et al,2019),进而改变细胞壁成分,加固细胞壁这个抵御病原菌入侵的第一道物理屏障。所以,Class III过氧化物酶在提高植物对病害抗性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提高柑橘对溃疡病的抗性提供一种新的选择,公开一种基于CsPrx25超量表达提高柑橘对溃疡病抗性的方法。该方法将一个编码过氧化物酶的基因的过表达载体整合到柑橘中,有效提高柑橘对溃疡病的抗性。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CsPrx25超量表达提高柑橘对溃疡病抗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克隆柑橘CsPrx25基因编码序列,然后进行超量表达载体构建;
(2)超量表达载体转化柑橘,得到转基因植株。
其中,步骤(1)中,克隆CsPrx25基因编码序列所采用的引物为OE-CsPrx25-F和OE-CsPrx25-R,分别具有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核苷酸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76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