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富氢燃料气低污染燃烧的燃气空气预混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81312.6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8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唐志国;王守成;李杰;程建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D14/04 | 分类号: | F23D14/04;F23D14/6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心燃气 外周 富氢燃料 燃气喷管 燃气空气预混器 低污染燃烧 空气喷管 燃气喷孔 圆锥体 中心体 旋流 燃气 火焰稳定性 环形空腔 径向设置 上游端口 外圆周面 预混燃烧 中段位置 锥形挡板 出气 导叶片 均匀度 内筒壁 上游段 外筒壁 下游段 管壁 渐扩 进气 预混 燃烧 排放 上游 引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氢燃料气低污染燃烧的燃气空气预混器,包括外周圆筒及其内上游进气端的中心燃气筒和下游出气端的中心体;在中心燃气筒的外筒壁上沿径向设置燃气喷管,在燃气喷管的管壁上设置燃气喷孔;燃气以中心燃气筒上游端口为入口,由燃气喷孔喷向由外周圆筒和中心燃气筒形成的环形空腔内;位于燃气喷管的下游设置空气喷管,由空气喷管引入的空气在外周圆筒内形成中心旋流;中心体的上游段为渐扩的圆锥体,下游段为圆柱体,在圆柱体的外圆周面设置旋流导叶片;对应于圆锥体的中段位置,在外周圆筒的内筒壁上设置锥形挡板。本发明能显著提升燃气与空气的预混均匀度,提高贫预混燃烧的火焰稳定性,大幅度降低富氢燃料气燃烧后NOx的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燃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富氢燃料气低污染燃烧的燃气-空气预混器。
背景技术
富氢燃料气,包括合成气、炼厂气、焦炉气等,相比于天然气,具有体积热值低、可燃范围宽和火焰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在工业燃烧器和燃气轮机上获得了迅速的推广。随着常规燃气燃烧器功率和级别的提升,常规燃烧器内燃烧温度呈逐步增加趋势,CO和未燃碳氢化合物UHC排放量很低,但NOx和烟排放量增加,即火焰温度的提高与氮氧化物NOx排放的降低是相互矛盾的。因此,需不断优化改进燃烧方式以满足富氢燃料气低污染排放指标要求。
燃气低污染燃烧技术主要是通过降低火焰温度的方式减小NOx的生成,按技术手段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带有稀释剂喷注的扩散燃烧(以下简称“稀释扩散燃烧”),以及不需要喷注稀释剂的干式低NOx(dry low-NOx,DLN)燃烧或稀相预混燃烧。由于稀释扩散燃烧技术具有工作稳定、燃料调节策略简单等优势,这一技术已经在IGCC工程中广泛应用。但是,为了使NOx排放降低到50mg/m3以下,通常需要向燃烧室内注入与燃料体积流量相当的稀释剂,这不仅增加了发电设备的复杂性,还严重影响了机组的发电效率。
干式低NOx燃烧技术,是用预混器将燃料和空气在进入燃烧室之前混合均匀,形成燃料-空气比例低于燃烧化学当量比的贫混合气后再送入燃烧室进行燃烧,这种贫预混式燃料器已成为主流技术并且在燃气燃烧器行业中普遍应用。
研究表明,对于燃气干式低NOx燃烧器的设计,在保证燃烧稳定性的前提下获得更优的燃气与空气掺混均匀性是实现低NOx排放的关键。在预混器中,燃料和空气分别进入,在流动中接触并混合。如果预混器中混合过程需要时间较长并且不可控制,那么在燃烧室较高的空气进气温度和压力下,燃料-空气混合气容易因流动和浓度不均匀,在一些局部发生自燃和回火,导致燃烧发生在预混器内,损坏部件,使燃烧室不能安全稳定工作。
为了达到苛刻的NOx排放指标,预混器出口处的燃料-空气的混合气接近燃料的贫燃极限。如果混合不够均匀,按照接近贫燃极限加注的燃料容易在局部不满足着火条件从而引起火焰局部淬熄,也容易在混合器内部发生自燃和回火问题,造成燃烧震荡甚至脱火。同时,不均匀混合会导致局部燃烧剧烈,火焰温度升高,出现局部高温区,造成NOx的排放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富氢燃料气低污染燃烧的燃气空气预混器,以期通过显著提升燃气与空气预混的均匀度,提高贫预混燃烧的火焰稳定性,大幅度降低富氢燃料气燃烧后NOx的排放。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富氢燃料气低污染燃烧的燃气空气预混器的结构特点是:包括外周圆筒,以及外周圆筒内处在上游进气端的中心燃气筒和处在下游出气端的中心体,所述外周圆筒、中心燃气筒和中心体为同轴构件;
所述中心燃气筒的上游端口为敞开,下游端口为封闭端面,在紧贴下游端口的中心燃气筒的外筒壁上沿径向设置燃气喷管,所述燃气喷管的一端口与中心燃气筒相接且相连通,燃气喷管的另一端口为封闭端面,在燃气喷管的管壁上设置燃气喷孔;燃气是以中心燃气筒的上游端口为入口,依次经中心燃气筒、燃气喷管和燃气喷孔,喷向由外周圆筒和中心燃气筒形成的环形空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13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