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网水力工况系统的仿真优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78794.X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436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光夏;沈玉龙;左卓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Q10/04;G06Q50/06;G06F119/08;G06F113/14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0 | 代理人: | 张捷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力 工况 系统 仿真 优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网水力工况系统的仿真优化系统,包括热用户模块、热交换模块和供热站模块,热用户模块用于获取室内温度数据,根据所有室内温度数据的得到平均室内温度数据;供热站模块用于判断平均室内温度数据和转换温度值之间的关系,若平均室内温度数据小于转换温度值,则调节平均室内温度数据至舒适室温,若平均室内温度数据大于转换温度值,则调节平均室内温度数据至转换温度值;热交换站模块用于将热量通过热交换模块传送至热用户模块。本实施例的仿真优化系统改变了将热用户温度直接传递给加热模块的方式,而是采用负反馈的方法进行整体动态的调节,热交换模块将根据热用户模块反馈的平均室内温度数据实时调节热用户的供热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供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网水力工况系统的仿真优化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了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的关注越来越高,特别是室内空气质量及舒适度。目前在北方各城市,采用大面积集中供暖的方式为居民提供取暖。我国规定冬季采暖地区室内温度为16~21℃,而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健康住宅”的标准中建议全年室内温度保持在16~28℃
目前,集中供暖一般是通过轴流泵给循环水以动力,从而实现向用户供暖。为了提高水力工况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就要做到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按需供热,解决供热系统热力失调以及如何保证及时满足用户负荷变化需求。
但是,导致用户热力失调的主要原因就是水力失调。真实的热网工况系统庞大,造价高,不利于实验研究,所以需要一种能够模拟热网工况系统的仿真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网水力工况系统的仿真优化系统:
一种热网水力工况系统的仿真优化系统,包括:热用户模块、热交换模块和供热站模块,其中,
所述热用户模块,用于获取若干热用户的室内温度数据,并根据所有所述室内温度数据的得到平均室内温度数据,并将所述平均室内温度数据传送至所述换热站模块;
所述热交换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平均室内温度数据和转换温度值之间的关系,若所述平均室内温度数据小于所述转换温度值,则调节所述平均室内温度数据至舒适室温,若所述平均室内温度数据大于所述转换温度值,则调节所述平均室内温度数据至所述转换温度值;
所述供热站模块,用于加热以及将加热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热交换模块传送至所述热用户模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热站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平均室内温度数据和设定值之间的关系,若所述平均室内温度数据大于所述设定值,则停止加热,若所述平均室内温度数据小于所述设定值,则进行加热,并通过所述热交换模块将加热产生的热量传送至所述热用户模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模块包括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第一加压模块和第二加压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供热站模块,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压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三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压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加压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四端连接于所述热用户模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三端通过管道连接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压模块包括第一水流速度模拟模块、第一信号转换模块和第一水泵,其中,
所述第一水流速度模拟模块、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和所述第一水泵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水泵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87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